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雷小琴
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六,横州市马岭镇龙坪村委兴和村举行外嫁金花回娘家探亲活动,100多名外嫁女身穿旗袍,扛着大烤猪等礼物,首次集体回娘家探亲。外嫁女中年纪最大的80岁,最小的20岁。
当日清晨,兴和村虽然下起了小雨,仍阻拦不了外嫁女回娘家的热情。100多名外嫁女身着绣有凤凰的红色旗袍,扛着大烤猪、爆竹、鸡、大草鱼、横州大粽、发糕、水果礼篮、糖饼、米酒等礼物,踏着欢快的步伐走进村广场。
▲外嫁女身着旗袍、踏着红地毯回娘家。
看到家乡小楼林立、村活动中心宽敞明亮,多年未回娘家的何女士很是激动。她说:“我十几年没有回娘家了,看到家乡变化这么大,很开心。”嫁到南宁市的陈翠娇说:“很怀念小时候跟着姑姑、姐姐一起去放牛、摘果、丢沙包、跳皮筋的日子。今天见到那么多姐妹,很激动。”
横州市马岭镇龙坪村七组即为兴和村,全村有何、蒙、陈、林四个姓氏近千人。其中以何氏为大姓,人口占80%以上。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横州市飞龙镇库区移民搬迁至马岭镇后,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奋斗,兴和村因此得名。正月初六是祖辈整体搬迁至兴马岭镇的日子,选择这一天举行外嫁女回娘家活动有着特别的意义。
▲外嫁女扛着大烤猪回娘家。
据介绍,为了树立兴和村兴亲睦族、和谐共融的美好形象,该村特别举办了此次活动。
当天,外嫁女和娘家人一起吃了家乡菜。晚上,兴和村放起了烟花,姐妹们相拥,心潮澎湃,难舍亲恩。
▲兴和村100多名外嫁女集体合影。
不仅是兴和村,广西还有多个村庄也举办了外嫁女回娘家活动。姐妹们与娘家人欢聚一堂,一起吃家乡菜、共叙乡情。有的少数民族村庄开展赛山歌、篝火晚会等,热闹的探亲活动给龙年新春增添了浓浓的年味。饮水思源,不忘家乡。外嫁女们表示,希望集体回娘家活动能定期举行,她们也想为家乡的建设奉献微薄之力。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