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年里的母亲丨早报天天见·周一南风副刊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作者:危星鸿

春节前,走进年货市场,柜台里摆满了年糕、年粽和糖饼,琳琅满目。看着那些青绿个大的年粽和那一块块包装精美的年糕,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母亲,想起母亲每年除夕忙着为我们包年粽、蒸年糕的情景……

从小到大,每到过年,我总能吃上母亲做的香喷喷的年糕、年粽,年年岁岁,母亲的年糕和年粽伴着我成长。

母亲包的年粽是由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做成的,每每解开,从厨房直到卧室都能闻到粽子的香味,久久不散,令人垂涎欲滴。我们兄妺几个围坐在小圆桌旁,一起吃粽子。吃完了粽子,我总是不忘用舌头把粽叶上的糥米舔得干干净净。看着我的馋样,一旁的母亲脸上有慈爱的笑容。

母亲包的年粽,个大结实,蒸熟后扎成一对一对,高高地挂在屋角的竹竿上。新鲜的粽叶在阳光映照下,一个个油光碧绿,棱角分明,非常耀眼醒目,左邻右舍看见了都会称赞几句。

记忆中,母亲包粽子前,总要提前作谋划,买多少斤糯米,备多少斤绿豆,用多少斤肥肉,她都心中有数。从年前开始一直忙到除夕,菜市场里自然少不了她那忙碌的身影。

包粽子时,母亲总是扎着那条蓝色的围裙,手腕套着那双早已洗得褪色的袖套。端坐在那张圆形饭桌旁,桌子上并排摆着三个大睑盆:一盆是白花花经过反复淘洗并浸泡好的糯米,一盆是浸泡后去壳的绿豆,一盆是用酱料腌好的肥猪肉。绿色的棕叶一张张洗得干干净净,叠放着,透着亮光,整齐地放在母亲脚边的木桶里。一根根细细的麻绳摆放得井井有条,一丝不乱。只见母亲拿起几片粽叶,在桌面上轻轻摊开,然后把一小瓷碗白净的糯米,轻轻摊在粽叶上,把绿豆轻轻铺撒在糯米上;用筷子夹起一块腌好的肥肉放在绿豆里,又用一瓷碗绿豆和糥米把肉盖住。最后,轻轻把粽叶包上,再用细麻绳把粽子一道道缠绕,用力扎紧捆绑好——每包好一只粽子,母亲都会拿着左右端详一番,并给坐在边上盯着的我展示,脸上笑开了花。我知道,母亲这是把对全家的祝福和期盼都包在了这粽子里面了。

每次包完十几个粽子后,母亲就像完成了一件伟大而又了不起的工作那样,整个人似乎都轻松了,连走路的步子都轻快了许多。

包完了粽子,母亲又开始为我们张罗年糕了:她在头天晚上就用一个脸盆泡米,第二天午饭后,就坐在吃饭圆桌旁,手推石磨磨米浆,接着配糖捞米浆,用手拌均……这一道道工序,容不得半点马虎,需要一气呵成,直到把和好的米浆一勺一勺放到蒸锅里蒸熟,母亲才会松口气停下来。

我站在一旁,看着母亲那副认真的模样,觉得用在课堂里学到的成语“聚精会神”“一丝不苟”来形容,再好不过了。

年里的母亲忙里忙外,她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年里的母亲是最忙碌的,又是最快乐的,她要用自己勤快的双手,把最美好香甜的年糕和粽子都张罗出来,一一献给她的孩子们。

看母亲包粽子,看母亲蒸年糕,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不仅在看,还在用心感受着。年里的母亲,在我眼里就像一幅美丽的年画,永远存留在我的记忆里……

编辑 邱晨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