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北回归线以南,广西邂逅“冰雪奇缘”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陆欣楠 刘豫

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落下帷幕。赛场上,广西代表团的运动员们奋勇争先,在冬运会参赛史上实现金牌的突破,备受瞩目。他们用成绩证明了北回归线以南的广西,也能培养出一批冰雪精英。

广西选手闪耀赛场

作为历届冬运会中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标准最高的一届,“十四冬”集中全面展示了中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成果。更多地区、人群的参与,为“十四冬”带来了“南腔北调”和更新鲜的元素。赛场上,广西的一批冰雪选手闪亮登场。

2023年11月27日,在钢架雪车比赛中,广西代表团张京(天津联合培养)和浙江代表团宋思姞组队夺得混合团体季军,这是广西在全国冬运会上取得的首枚奖牌。在随后的12月17日,在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青年组比赛中,广西与河北联合培养的运动员张心昊夺得银牌。2024年2月20日,自由式滑雪公开组男子障碍追逐决赛的争夺,广西小将邱习杨站上了季军领奖台。

▲甘佳佳在比赛中。受访者供图

2月23日,广西运动员甘佳佳在单板滑雪公开组女子大跳台比赛中,为广西代表团在本届冬运会上赢得了首枚金牌。2月25日,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的比赛中,广西唯一一对参赛组合杨易溪/邓舜阳稳定出色发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跨界选材发挥特长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自2016年起加强了冬季运动项目人才储备,在“北冰南移”的思路下,国家体育总局专家组多次到广西开展“跨季跨项跨界”选拔工作,先后有广西运动员从滑板、体操、田径等项目中转型,加入冬季项目国家集训队。

在“十四冬”夺得铜牌的邱习杨,就是从摔跤转项过来的。此外,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取得第七名的广西选手申思涵,则于2018年从蹦床运动员转型成滑雪运动员。

“甘佳佳是从体操转项过来的。”广西冬季运动项目教练员、冠军教练李丰丰告诉记者,跨界跨项运动员的优势在于他们原先从事的项目,如武术、体操、蹦床技巧,他们擅长空翻、旋转,身体也比较灵活,相对北方运动员来说更占优势。

自治区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魏鹤表示,在发展冰雪运动项目时,广西就是找准了这个突破口,结合冬季项目中的灵巧项目入手,发挥广西体育“小快灵”的特点,加大跨界选材的力度。

比赛交流收获经验

李丰丰从2020年开始担任甘佳佳的教练,每年都为她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4~6月,运动员们会在广西的基地进行体能训练,6~11月,转往成都气垫雪场,训练起跳和空翻技巧。同时,成都还有很大的室内雪场,能满足运动员们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上的训练要求。11月底冬训开始后,他就会带着队员转战吉林长白山等北方雪场,一直到次年3月。每年如此,从未间断。

2月25日,结束了“十四冬”的比赛项目后,李丰丰带着覃龙恩、甘佳佳、韦艳梅3名广西运动员,又赶往长白山参加亚洲杯比赛。在他看来,广西运动员在滑行基础上和北方有一定差距。“北方的运动员雪龄久,上雪训练时间比我们多,因此他们在常规动作上很占优势,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中,优势也更大。”

此外,李丰丰还发现,南方的运动员还缺少在极端天气中的应变能力。这让他明确了未来的一个训练方向——要让运动员们学会在比赛中克服极端天气和大风带来的影响。

冰雪运动走向全民

社会力量也是推动冰雪运动普及、促进体育竞技水平增长的重要一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寒假期间的南宁万象城冰纷滑冰场热闹非凡。除了供普通游客游玩,前来了解青少年花样滑冰培训项目的家长不少,同时也有部分成年人对这一项目表现出了兴趣。

此外,在广西也掀起了滑雪热。“南方人大多都有一个冰雪梦,每年一到滑雪季,我都会到梧州滑雪。”市民林先生告诉记者,梧州市苍海新区的冰雪世界是区内滑雪爱好者们争相打卡的热门地标。此外,桂林有一家开了好几年的天湖滑雪场,新手玩家也能轻松驾驭。

“十四冬”举办恰逢春节和寒假,无论是到现场还是在电视机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十四冬”再次感受到冰雪运动的魅力。比赛所设的越野滑雪和滑冰,都是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冬季项目,覆盖各年龄段人群,体现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厚度以及群众冰雪运动的整体水平,将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冰雪运动,推动冰雪运动从小众走向全民、从地区走向全国、从冬季变为全季。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赵敏 吴思思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