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郭燕群 兰敏
2月27日,南宁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启“局长通道”,6位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南宁市在文旅、新能源、工业等领域的有关发展情况,回应关切。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韦娜介绍,据广西旅游抽样调查统计测算,2023年南宁市接待游客总人数、实现旅游总收入,按可比口径均同比增长近七成,均居全区第一。南宁承办的两场国家级文旅促消费活动,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和文旅消费券直接间接拉动消费超1亿元。南宁A级旅游景区总量首次突破100家,其中4A级景区总量首次跃居广西第一。
2024年一开年,南北“交换冬天”就成为了热点。据抽样统计显示,春节期间,南宁全市共接待游客772万多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超25%;实现旅游收入67.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翻一番。南宁旅游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全市游客约40%为区外游客,东北三省游客量同比增长超46%,南宁文化旅游实现开门红。
今年,南宁将持续推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努力将南宁打造成为“国内游客游东盟、东盟游客游中国”的重要集散地。
全国首个氨制氢加氢一体站在南宁建成投营、新能源装机资源禀赋排名全区前列……作为全区电力负荷中心,南宁市的新能源及储能应用场景丰富、市场广阔。
南宁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兰捷介绍,2024年南宁市将依托风电、光伏、生物质等资源优势,大力开辟氢能产业赛道;依托南方区域气候等优势,探索发展电气电动化相关产业。此外,还将搭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平台,汇聚研发力量。
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卢晴介绍,南宁市工业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比上年大幅提高6.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西部地区、全区平均水平,是近6年来的最高增速;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3%,创近6年来新高。其中,电池制造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120.6%,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最大动力。下一步,南宁市将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
南宁市民政局局长唐小若介绍,今年民政部门将在城市发展“物业+养老”、“家政+养老”、养老服务机构延伸服务等多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农村开展互助养老服务试点,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逐步构建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南宁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林拓则介绍,2023年该市共有30个单位获国家、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52个集体和个人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已经转化为推动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南宁市外事办公室主任彭健介绍,2023年南宁以东盟为重点,在跨境通道、产业融合、人文交流三个维度上同时发力,对外开放合作取得不少亮点和成效。例如:与越南海防、北宁、北江等省市建立了中越地方政府间多边会商机制;与马来西亚怡保市正式结好,国际友城数达到27个。人员往来更加密切,在南宁的东盟学子达1900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过150亿元,东盟继续成为南宁最大的贸易伙伴。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梁冰欣 谭奕(见习)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