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三十而立,广西互联网展现勃勃生机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保平 何凝

30年前,一根网线掀起了世界互联网的中国浪潮;

30年后,一张巨网点亮中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崛起,30年来,八桂大地大潮激荡,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展现出蓬勃生机。

▲广西电信田阳华润水泥5G+智能制造项目。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从“一根线”到“一张网”

1994年4月20日,伴随着一条64K国际专线开通,中国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也被视为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开始。

1995年5月17日,我国互联网业务正式向公众开放。1996年下半年,广西实现市话拨号省内接入上网。

1998年12月9日,广西ATM宽带多媒体通信网建成开通。互联网开始由低速的模拟电路向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转变。

2001年,ADSL成为新的互联网接入方式。同年底,广西移动网进入全数字发展阶段。

2010年,“光进铜退”,光纤入户拉开了光纤宽带互联网时代的序幕。

2011年,广西首年实施“宽带村村通”工程。

2014年,家庭互联网网速达到百兆以上。与此同时,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发牌建设并投入使用。

2016年10月,广西14个设区市均迈入“光网城市”行列,通信基础设施显著提升。

▲广西移动海上风电项目。

2018年,广西实现光纤网络通达100%行政村。

2019年,广西全部行政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

2019年,5G正式商用,广西千兆光网建设序幕同步拉开,互联网宽带逐步迈入千兆时代。

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从PC端到移动端,从“村村通”到“户户通”,广西互联网蓬勃发展;提速降费、适老化改造、电子商务……30年间,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多元化应用持续喷涌,为实现互联网“人人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

1995年,因承担联合国卫生署地中海贫血研究合作项目需要,当时的自治区防疫站研究员吴能成为广西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用户。

1997年7月,广西钦州市一名出国务工青年在巴西遭枪击遇险,由其朋友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国内求救,被成功救援回国,成为广西互联网发展应用的标志性事件。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底,全区计算机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突破了1万户。彼时,能够拥有一个上网的账号,绝对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广西广电“暖心相伴”数字技术适老化服务项目。

自治区通信管理局发布的《广西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3年底,广西网民规模已达到3781.5万人,同比增长5.6%,互联网普及率为75.2%。

当前,衣、食、住、行、学、玩、聊……互联网已经深深地融入广西百姓的生活当中,通过这一条宽阔的信息高速公路,人们可以通达五洲四海,遨游世界,畅享网络新生活。

赋能千行百业精彩蝶变

记者从通信管理局获悉,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广西的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268.9万公里,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5287万兆。全区5G基站数量达到11.7万座,已实现行政村100%覆盖。100M及以上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的比重由2020年的89.9%提升到了2023年的94.9%。以上数据表明,广西在互联网普及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近年来,作为推动广西互联网发展的先锋力量和数字广西建设的主力军,广西信息通信业顺应数字发展浪潮,在智慧城市、数字产业、民生服务等领域持续筑牢数字底座,消除城乡信息鸿沟,用数字链接八桂大地,赋能千行百业精彩蝶变。

▲广西联通玉柴机械5G+智能制造示范园区项目。

依托5G、千兆光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在首府打造智慧急救标杆,搭建全市统一的120云调度急救指挥平台,开启智慧急救,实现“一键呼叫,四警(120、110、122、119)联动”。在数字化应用的赋能下,目前南宁市平均出车反应时间是2分钟以内,10秒钟接听率达到99%,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以前五六百亩的林场需要10个人管理巡护,现在有了网络监控后,只需一个人就可以了,每年光人工费就能省下约40万元。”谈起高速互联网带来的改变,崇左市宁明县洪江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建华直说好处太多了。当地农民也充分享受到数字红利,通过网络直播,极大地拓宽了“八角香鸡”的销路,如今80%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广西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不断涌现。据了解,在近几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华润水泥5G+工业互联网千万级商用项目”“柳州联合汽车电子5G全连接工厂项目”“柳钢5G+智慧工厂亿元级标杆应用落地项目”等一批广西项目相继摘得大奖。

“三十而立”,再担新使命

潮涌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互联网已到而立之年。中国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拥有全球第二大的数字经济规模。

在八桂大地,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浪潮风起云涌,方兴未艾。

在基础环境方面,全区经历了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万物互联的发展转变。在个人应用方面,推动千万网民从“触网”到“用网”,再到“享网”。在政务应用方面,互联网助力政府行政效率、服务水平及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在企业应用方面,互联网优化企业管理服务流程,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三十而立”,广西互联网再担新使命,继续奋勇争先。

自治区通信管理局表示,信息通信业将充分发挥数字广西建设先锋队作用,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以智能算力为主的多元算力供给体系,到2025年,建成5G基站15万个,智能算力占比达25%,有力促进全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全面应用,助力新型工业化,提升新质生产力,为广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注入新动能。

科普小知识

通信基站辐射不会危害健康!

万物互联时代,人们都希望信号强、上网快。然而,当通信基站密度加大,不少人又对基站产生的辐射心存忧虑。

▲广西铁塔蝴蝶岛基站“光氢储”一体化供电项目。

那么,基站的电磁辐射会影响周围居民健康吗?

据了解,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宏基站的功率是40瓦,距离基站10米的位置,辐射大约是3.18微瓦/平方厘米。而对于微基站,其天线功率在10瓦以内,更多是100毫瓦级别的。相关专家认为,基站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同时,业内专家表示,网络提速和基站辐射增值无关。4G和5G网络速度更快,不是靠增强通信基站的信号发射功率,而是靠扩容传输带宽,就像拓宽高速公路一样。因此,不管是2G、3G、4G,还是5G,频率带宽的提升不会改变通信基站的辐射标准。


编辑 戴昕明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