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尝美食、购农具、买土货……在苏圩赶圩好有趣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兰敏/文 苏华/图

花生糖、猪血肠、鸭肉粉……5月22日,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迎来圩日,美味的本地特色小吃、新鲜的瓜果蔬菜、传统的手工编织农具等好物齐聚,吸引不少南宁城区、周边乡镇及当地人前去赶圩,现场体验赶圩的乐趣。

.

市场历史悠久
赶圩人最多达2万以上

“新鲜的麻菜看一看啊!”“家里养的土鸡这几天刚下的蛋,要不要试试?”……5月22日上午,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来到苏圩镇解放街,这里是苏圩圩日市集的主要场所。麻菜、五彩椒、丝瓜、南瓜、土鸡蛋……摊主们在街道两旁摆放着自家好货,时不时大声叫卖。

▲圩日上,当地村民带着自家种的新鲜蔬菜沿街摆卖。

当天,村民慕秋群在圩市上买了一把麻菜。“酸粥麻菜是我们苏圩的特色美食之一,味道酸甜可口。”她说,每逢圩日,只要有空她就会来赶圩,麻菜是必买商品之一。

据悉,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自唐代武德五年(622年)至宋景佑年间,曾是如和县治地,后由苏姓人家于元朝末年建立苏圩,清代之前被称为迁龙圩,又名苏彝镇,民国时期改名苏圩至今。苏圩每三日一圩,圩日赶集者少则3000余人、多至2万人以上。

▲圩日上,当地村民售卖自种的新鲜蔬菜。

苏圩镇苏圩社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苏耀参介绍,苏圩地处邕宁、扶绥、上思三县(区)交会点,又是附近十个乡镇农副产品集散地,客商云集,市场贸易繁荣。旧时的圩场秩序井然,分门别类,有专门的布匹交易和日用品等区域的街巷。如今的旧街区因狭窄而改建成解放街、风情街和义学塘三大经贸街,圩市上各类商品应有尽有。新的贸易街道更加宽敞便利,面积是原先的十倍。

特色美食众多
吃货直呼“好满足”

去苏圩镇赶圩,一定要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苏华英的小摊以制作鲜美的猪血肠而闻名,独特的口味吸引了众多食客,是赶圩必尝的苏圩特色小吃之一。她做猪血肠已有20年,几乎每天都会出摊。每逢圩日,赶集者众多,猪血肠也特别受欢迎。

▲本土小吃猪血肠,知名度相当高。

“老板,给我来1斤花生糖!”5月22日上午11时,罗培念售卖的花生糖一出摊,就有不少食客购买。他制作花生糖已有20余年,每逢圩日都会来卖花生糖,每公斤20元。因口感香甜酥脆,用料地道,一直是当地村民的甜蜜记忆。

在苏圩镇,还有一样人见人爱的特色美食——苏圩鸭肉粉。朱海珍的粉店位于解放街的街口,临近中午,店内顾客众多,她和店员热情招呼着,把精心制作的美味鸭肉粉端给顾客。

▲圩日来吃一碗鸭肉粉,是苏圩镇的一种传统。

“听朋友说这家鸭肉粉很好吃,鸭肉鲜美,酱汁美味,今天特意过来品尝。”南宁市民王女士说,当天她不仅品尝了鸭肉粉,还购买了猪血肠、花生糖、糍粑、凉粽、西瓜、五彩椒等,打算拿回市区分给亲朋好友,“苏圩镇好吃的东西太多了,来这里赶圩好满足!”

商品种类繁多
堪称乡村“淘宝”

除了本地特色小吃,苏圩的圩市还有传统手工编织品。

今年75岁的奚世赠从小跟着父亲学手艺,装稻谷、大米、大豆的箩筐,盛蔬菜、水果的菜篮,出门防日晒雨淋的斗笠……他的摊位上售卖的农具和工具,都由他亲手编织,深受当地人欢迎。不少本镇和周边乡镇的村民青睐奚世赠的手艺,还会专门到圩市上找他购买。

▲圩日上,传统手工艺竹篮制作也是一大亮点。

村民奚秀洁说,圩市上的商品种类繁多,从吃的、用的到玩的、穿的,让人眼花缭乱,堪称乡村“小淘宝”。“如今交通发达,城镇发展很快,网上购物也便捷,一些村民会选择网购,但赶圩仍是本地人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奚秀洁说,她从小就喜欢赶圩,在这里总能淘到好货。行走在热闹的圩市中,人们互相亲切地打着招呼聊着天,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乡情,也能感受到热腾腾的生活气息。

▲圩日上,当地农副产品受到居民们的喜爱。

相关新闻

赶圩咯!来南宁那马圩感受热腾腾的生活吧

赶圩归来阿哩哩!每逢圩日“土货”多 ,“那楼味道”成团宠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钟亮 梁冰欣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