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6~8日,
太阳位于黄经105°时是小暑节气,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
《说文解字》曰:“暑,热也。”
哪怕“小”,但只要跟“暑”沾边,就意味着躲不开的炎热。
民间的俗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炙热潮闷的空气,布满天地之间,让人无处可逃。
古人如何清凉过夏天?
富庶的唐朝人会用凿碎的冰块铺底,
将加热后的“酥”在其上滴淋出山峦造型,
在冰窖冷冻定型后再加花朵彩绘,
这就制成了属于他们的“冰淇淋”——“酥山”。
▲图源:沈阳日报
古代版“空调”——“自雨亭”你见过吗?
这种水冷建筑运用水车的技术,
将活水引到屋顶流下,
利用水流带走热量。
民间小暑有“食新”的习俗,
人们将收获的稻谷碾成新米,
煮好饭祭祀谷神和祖先,
众人再品尝,祈求风调雨顺,日子越过越好。
由于小暑气温高、日照强,
人们还会在这天“晒伏”,
把箱柜里的衣服、书画晾于户外,
以除潮防蛀。
▲资料图
小暑正值初伏前后,
天气渐渐由干热转为闷热,
“桑拿模式”即将开启。
日常生活方面除了空调、冷饮要备齐
还有一点很很很很很重要
👇
防中暑
什么是中暑呢?
中暑是指高温、高湿、强热辐射的环境下,
机体发生热平衡和(或)水、
电解质代谢紊乱等,
进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
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穿宽松浅色透气衣服,在太阳下活动时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
避免在阳光强烈时段外出,减少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的时间。
合理饮食,多吃清淡和富含维生素食物,适量摄入蛋白质。
改善年老体弱人群及慢性疾病患者居住环境,加装空调或使用电风扇降低室内温度。
高温环境工作者或户外活动时加强个体防护,及时补充含盐防暑饮料。
出现中暑该如何急救?
中暑的急救基本原则是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
积极采取降温措施、
同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总的来说
高温防暑小妙招关键在于
保持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的摄入
控制室内温度
避免暴露在阳光下
选择适宜的时段和地点进行户外活动
愿大家在这个夏天里过得舒适愉快~
来源:新华社、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新华视点、宝安疾控中心等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