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张文卉
广西发现风筝果属植物新物种阳朔风筝果
10月1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科研人员在桂林市漓江沿岸发现金虎尾科风筝果属植物新物种——阳朔风筝果,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科学期刊《生态学与进化》(Ecology and Evolution)上。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等级划分标准,该物种为极危物种。
据介绍,2023年4月,该研究所“中国西南—中南半岛喀斯特植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创新团队”在开展漓江沿岸特有植物种群动态与现状调研时,发现了一疑似风筝果属新分类群。
▲这是研究人员发现的新物种阳朔风筝果。(广西植物研究所供图)
风筝果因其果实自带翅膀,能像风筝一样飞翔而得名。风筝果的果实具有3个狭长呈披针状的果翅,在空中下落旋转的过程中像直升机的桨叶,是植物界的“风之旅者”。
去年4月,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中南半岛喀斯特植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创新团队”在开展漓江沿岸特有植物种群动态与现状调研时,发现了一疑似风筝果属新分类群。
经形态比对和分子系统学分析,证实该新分类群为此前文献从未记录的风筝果属新物种,因其模式产地在桂林市阳朔县,故将其命名为阳朔风筝果。
创新团队有关科研人员表示,该物种目前仅发现分布在漓江河畔的喀斯特石山上,数量极为稀少,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等级划分标准,该物种为极危物种。
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谭珂介绍,据悉,在被子植物中约有90个科具有翅果,金虎尾科是翅果类型最丰富的一个类群。形态各异的翅果其实是对风复杂性的适应,每种气流都有一种对应的翅果,每阵狂风都有一种对应的弯曲方式。为此,翅果在空中运动方式有自旋式、波浪式、翻滚自旋式、直升机式和滚筒式,阳朔风筝果属于直升机式的运动方式。
谭珂表示,阳朔风筝果目前仅发现分布在漓江河畔的喀斯特石山上,数量极为稀少。随着对漓江流域调研的逐步深入,还会陆续有新的种群甚至新物种被发现。
据悉,近年来,漓江流域持续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为新物种的发现创造了良好契机。
编辑 梁冰欣
责编 杨波
审核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