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广西大学校友卢琦荣获“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类别的中国人。
卢琦,系广西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学专业1987级硕士研究生。在长达3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投身中国荒漠化防治事业,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土地面积,在实施世界上最大的造林项目、建立荒漠生态研究网络和伙伴关系,以及促进多边合作以遏制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卢琦说,“地球卫士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这么多年来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又一次认可,我只是有幸成为参与这项工作的一分子”,面向未来“我们站上又一个新起点”。
在卢琦看来,以“三北”防护林工程为代表的中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没。
“中国70多年的治沙历史,就是一部科技支撑生态建设的历史。”
他说,科学在中国防沙治沙全过程中不仅要“前置”,还要像芯片一样集成“内置”,从规划设计到蓝图落地,包括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科学家们会及时提供解决方案,正是这种模式对中国治沙成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也让科学贯穿在政策实施过程中。
“这届大会听到最多的话是中国很棒,看到最多的是人们为中国竖起大拇指。”
卢琦说,中国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一成绩单“赢得世界关注和认可”。他认为,“我们也需要积极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通过分享能够让别人了解中国给世界提供良好的生态公共产品背后走过的路,让他们感受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多么突出的位置。
“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治沙模式,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荒漠化防治、沙产业和新能源开发融合发展的治沙体系,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治沙。”
他还说,未来中国荒漠化防治还将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智慧密集转变,为“三北”工程注入新的活力。
据悉,一年一度的“地球卫士奖”是联合国颁发的最高级别环境奖项,分为“政策领导力奖”“激励与行动奖”“商界卓识奖”“科学与创新奖”4个奖项类别,旨在表彰对环境产生变革性影响的个人、团体和组织。自2005年以来,已经产生了122名获奖者,2024年共有来自中国、巴西、美国、罗马尼亚、印度、埃及的6位人士及项目获奖。
来源:广西大学综合新华社、新华网等,部分图片源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编辑 肖海燕
责编 杨波
审核 赵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