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多名网友反映当天由新加坡飞往上海的新加坡航空SQ826航班上,有乘客在飞机滑行起飞阶段要求上厕所,被空乘人员制止后做出“砸厕所门、辱骂机组人员、跟全机人对骂”等行为,致使客机被迫返回。7日,新加坡航空公关业务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证实,事发后航班机组人员决定飞机返回登机口,并将涉事乘客及其同行人员请下飞机。涉事2名乘客在新加坡樟宜机场被移交至当地相关部门。
首先,从航空安全的角度来看,飞机的滑行和起飞阶段是飞行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此时,乘客应严格遵守机组人员的指示,确保飞行安全。涉事乘客在此时要求使用厕所,显然忽视了飞行安全的重要性。机组人员的制止行为是出于对全机乘客安全的负责,应当得到理解和支持。
人有三急,乘客有正常的生理需求可以理解,但前提是要遵守相关规则。在被机组人员制止后,该乘客不仅没有冷静处理,反而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既是对航空安全的漠视,也是对公共文明底线的践踏。“机闹”行为近年来屡见不鲜,从强行打开应急舱门到辱骂、攻击机组人员,最终导致航班延误、返航甚至取消,给其他乘客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经济损失。
事实上,“机闹”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素质问题,更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扰乱航空秩序的行为将面临严厉处罚,包括罚款、拘留甚至列入民航“黑名单”。然而,仅靠事后惩处远远不够,更需要从源头遏制此类行为的发生。航空公司应进一步加强乘客行为规范的宣传和教育,明确告知乘客在飞行各阶段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公众也应提高对航空安全的认识,自觉遵守规则,尊重机组人员的工作。
总之,航空安全无小事,乘客行为需规范。对于“机闹”行为,必须依法严惩,让规则和秩序成为航空旅行的坚实保障。
编辑 梁冰欣
责编 杨波
审核 段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