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玉浩
最近,DeepSeek等人工智能的热度持续上升,影响的远不止高校,中学教育也开始拥抱AI。中学教育在AI使用上如何趋利避害?连日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发现,南宁市一些中学的老师已经进行AI备课、批改作业等方面的探索。
大模型回答同一问题出现“AI幻觉”
常见大模型是否能准确回答中学问题?记者选取了几个常用大模型进行测试,在回答“林黛玉进贾府时,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这一问题时,各个大模型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甚至完全相反。
百度AI根据《红楼梦》原文“等过了残冬”的描述,判断林黛玉进贾府时正值冬末,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文心大模型则相反,判断林黛玉进贾府在秋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讯飞星火缺少对季节的判断,但认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Kimi大模型则回答“在赤道附近来回移动”。可见,在回答同一中学问题时,有部分大模型的回答,出现了“AI幻觉”。
用AI提高老师备课效率
虽然大模型的回答不准确,但对有专业知识的教师而言,AI仍是备课的帮手。南宁市第二中学的地理老师林茜告诉记者,二中老师用AI准备课堂素材、整理课程思路,提高了备课效率。
“除此之外,上课也可以使用AI。”林老师举例说,上地理课讲解地貌的一章时,教师可以创建一个“智能体”担当导游一角,把风成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等课堂知识串联起来。这个“智能体”是经过专业化训练的。大模型并不是为教学或某一个学科开发的,因此它在回答某些中学教育的问题时,并不一定准确或全面,“但我们可以设置智能体,给AI‘投喂’学科的相关文献,或者是课本、教辅。让它基于这些资料去思考和回答,可以大大减少‘AI幻觉’,提高回答的正确率”。
据悉,南宁市第二中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建立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从2024年开始,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系列AI辅助教学的课程。
学生正在调试这款“川晓谱”机器人,可使用AI进行表情识别。校方供图
AI改作文速度快,但也有不足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南宁二中,目前南宁市其他一些中学也在进行AI使用的探索。
南宁市第十九中学去年的毕业班就使用了辅助教学机,对学生实现了全面化、个性化辅导。“我对AI教学机批改作文的效率,还是比较认可的。批改的速度很快,一篇作文两三分钟就能改好。”该校的语文老师余和征告诉记者,AI提出的意见中肯、细致。教师可以从大的方面进行批改,比如主题、结构等等,AI再将批改精细到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等等。教学机表现“稳”,对大多数学生是比较合适的,但某些新创意则不容易受AI的认可。对于有新意的优秀文章,还是得由教师进行细改处理。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刘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