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梁家玲 刘云义 文/图
5月7日下午,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四方联动、多维助读:寄宿制高中生课外阅读“1233”助读模型的构建与实践》教育教学成果组与广西展览馆合作共建的校本课程《广西英雄儿女》正式开讲。
校本课程《广西英雄儿女》,是该校《四方联动、多维助读:寄宿制高中生课外阅读“1233”助读模型的构建与实践》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1233”助读模型以阅读为纽带,通过馆校联动、课程共建、资源互通等多元路径,已在广西多所学校落地推广,成为激发学生家国情怀、深化课外阅读的典范。此次课程是双方自2022年共建“红色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以来的又一次深度合作,标志着馆校共同探索的阅读育人模式迈上新台阶。
本次课程采用“双师协同”教学模式,由广西展览馆宣传教育科覃园、管可两位老师共同执教。以“传承五四薪火 追寻红色青春——广西党史中的青年力量”为主题,通过主题讲授、军歌赏析等多元形式,为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的同学们打造了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盛宴。
覃园老师进行主题授课。
覃园老师以“何为青年”为切入点,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共青团对青年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青年群体的时代使命。覃老师通过讲述黄日葵、雷经天等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展现广西青年在革命斗争中的先锋力量,并系统梳理了抗战时期广西学生军的独特贡献,以及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一代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奋斗足迹。革命先辈的事迹让同学们深受震撼,让年轻的心灵触摸到了信仰的力量。
管可老师正在授课。
管可老师带领同学们赏析《广西学生军军歌》,激扬的旋律仿佛穿越时空,将大家带回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数千名广西青年学生响应号召,组成“学生军”,以笔为枪、以歌为矛,奔赴前线宣传抗战。这首军歌正是他们血性的呐喊:“我们是广西青年学生军,我们是铁打的一群”。歌声中,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当年那群年轻学子的豪情壮志,也深刻理解了馆校共建这门课程的深意:“让英雄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回响。”
管可老师与同学们互动。
此次课程以五四青年节为契机,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广西红色文化的窗口。通过两位老师的精彩授课,同学们不仅系统学习了近代广西青年的英雄事迹,更深刻感悟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青年的奋斗精神。成果组表示,将继续深化与广西展览馆的合作,共同探索阅读育人的新路径,为培养新时代有为青年贡献力量。
编辑 邱晨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