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读懂重理工⑤“学科+思政”双驱,走出特色育人之路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梅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如何让思政理论从纸面跃入青年心间?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以“学科+思政”双轮驱动育人体系,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育人之路。5月21日,2025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中40余家全国主流网络媒体记者一同走进这所校园,探寻其中的奥秘。

让思政理论从“书本”走入“心间”

在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有一个蓬勃朝气的学生社团——重庆理工大学学研社。自2022年10月成立以来,该社团主要围绕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宣讲,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活的话语体系、新颖的宣讲形式,引导同学们把新思想学懂、弄通、做实,做新思想的坚定拥护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学研社读书会活动。

学研社精心构筑了以“理论学习—宣传推广—实践锻炼”为一体的工作体系,将党的创新理论深度融入青年学子的思想、实践与行动的每一处脉络。在学习坊,一场场读书会、思想碰撞的学习沙龙、专家讲座接连上演。在宣传坊,征文比赛激发着学子们的创作热情;线下宣讲团走进校内校外,以生动的语言讲述理论的魅力;线上微宣讲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打破时空的界限,让党的创新理论浸润每一位学子的心田。

在这里,一支专家化指导教师团队,将专业力量深度融入思想引领的浪潮,为学生成长赋能。他们立足学生专业,巧妙地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与专业指导紧密结合,通过双向互动,引发思想的强烈共鸣。学研社精心搭建的一体化学习平台,围绕“深入理解五大发展理念,激励青年奋进新时代”等一系列紧扣时代脉搏的主题,开展了读书会20余场、专题学习沙龙10余场、前沿讲座40余场,吸引了3000余人次热情参与。

学研社的学子们不仅在思想上深刻领悟,更将思政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收获了累累硕果。2022级应用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朱琳创作的《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成渝CP“含金量”拉满》视频,以专业的视角解构区域经济热点,展现出青年学子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社会价值的卓越能力。这一成果,不仅是学生扎实专业能力与创新表达的有力彰显,更成为高校将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效能的典范。

让思政教育从“教材”走入“社会”

学院匠心独运,引导师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全力打造特色鲜明、资源整合、传承创新、多元协同的大思政品牌,让思政教育在实践中焕发出勃勃生机。“13445”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精准对接学生成长需求,精心构建了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四大课程模块、四个课堂衔接联动、聚焦学生成长成才实施五维赋能的综合实践育人体系。学院推动“学校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引导师生在实践“大熔炉”中筑牢思想根基、锤炼过硬本领、加强责任担当。

▲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师生参观巴南接龙葡萄种植示范基地。

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师生们走出校门,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墓,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感受革命先辈的热血与信念;走进重庆金融博物馆、金融历史博物馆,领略金融发展的波澜壮阔历史;走进邓小平故居、周贡植故居,缅怀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学院还先后与浪潮集团、国泰君安证券、赛力斯汽车、长安汽车、三峡银行等行业“龙头”企业携手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学生们走进企业的“实战”环境,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和锻炼,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增强了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是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更是思政教育内涵和价值的深刻体现。

让思政精神从“历史”走入“时代”

在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思政教育绝非局限于书本和课堂的狭小空间。学院精心组建专家化教师指导团队,紧扣学生专业背景和成长需求,围绕“红色金融育人”这一目标,创新推出“师生共创系列金融小视频”。这些小视频采用通俗易懂的“青言青语”,对红色金融精神与新时代金融发展理念进行生动解读,让晦涩的理论内容转化为学生易学、可用的知识。

▲红色金融系列视频。

学院还与重庆市博物馆强强联合,围绕“红色金融”主题,共建“红色金融实践育人基地”。在这里,学生们亲身参与到展览筹备、文献整理、展品讲解等实践活动中,从历史的旁观者变为创造者,深化了对党的金融历史的理解,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

依托红色金融实践育人基地,学院积极探索“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文化育人”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一方面,将红色金融内容巧妙融入金融学、经济学等核心课程,通过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同频共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红色金融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依托展览平台开展现场教学、主题党团日、红色研学等活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编辑 刘冬妮

责编 陆旺

审核 黄新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