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赵劲松
近年来,“喝酒不开车,酒后叫代驾”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车主习惯在酒后找代驾,代驾服务已成为守护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防线。5月23日,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2024年广西代驾行业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代驾行业存在不少乱象。专家建议,平台应建立合理的收费标准和透明的运营机制,同时完善监管机制。
六成车主酒后选择代驾,对代驾满意度一般
广西消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0月至12月,广西消委会围绕代驾服务的使用行为、服务满意度、安全与纠纷处理及行业规范需求等方面,在全区对滴滴代驾、花小猪代驾、哈啰代驾、e代驾、洪师傅代驾、时时代驾、微代驾、九州代驾、百度地图、高德地图10个平台及临时代驾开展消费调查,对代驾平台的响应速度、售后服务、服务协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广西消委会将10个代驾平台分为自营、纯聚合型、区域加盟型等3类代驾经营模式。工作人员发现,不同的经营模式在代驾服务权责划分、司机管理、售后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47.8%的广西消费者使用过代驾服务,其中大部分是酒后需要代驾。大家普遍关注代驾平台的服务专业性、接单速度、费用合理性。
在调查中,超过五成的车主认为,目前代驾行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影响消费者的行车安全。经综合评判,代驾平台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低于70分,处于一般水平。
消费者秦女士称,她发现代驾平台的收费不透明,有的平台通过低价或补贴等方式,引导消费者选择低价或“一口价”,实际上收费超过“一口价”;有的平台“订单等待时间过长+诱导加价”行为经常发生,算法优先把“加价单”给代驾司机,加剧普通消费者的等待时间,降低消费者体验感。
代驾行业处于监管空白,服务协议“霸王条款”多
报告显示,10个代驾平台中,除了滴滴代驾之外,其余9个代驾平台都在强调,平台仅是撮合消费者和服务方的信息平台,而非“交通服务”,以此规避运营责任,不对代驾纠纷、代驾服务质量、消费者负责,暴露出整个代驾行业存在明显的消费安全隐患,对消费者很不友好。
“代驾行业基本属于‘无主管单位、无准入门槛、无统一标准’的‘三无’行业,处于监管‘空白’”区域。”上述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发现,目前没有明确代驾行业由哪个部门监管,代驾服务公司办理营业执照就可以提供代驾服务,平台仅需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ICP)经营许可证,就可以“上线”代驾中介服务,而代驾司机不直接拥有营运车辆,提供的是运输服务,只需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即可参与服务。
调查还发现,代驾平台为追求规模扩张,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司机审核,或者把审核权转嫁代驾服务公司,忽视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服务质量和司机管理;通过代驾服务协议将消费风险转嫁给消费者与代驾司机,“超六成的消费者不了解或不关注代驾服务协议内容,一旦发生代驾纠纷或交通事故时,就遭遇代驾平台推诿扯皮、不作为”。
此外,代驾服务协议中存在大量霸王免责条款,如平台单方面保留随时修改协议的权力,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或放弃服务;代驾平台对代驾安全责任进行过度免除,将对代驾纠纷处理、开具发票、收费标准等责任转嫁给消费者、代驾服务公司(服务方);存在不少加重消费者权利义务的条款,如代驾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消费者不及时报警及报保险造成被代驾车辆不能理赔的,由消费者承担全部责任。
售后服务形同虚设,保险处于“真空地带”
去年10月,在南宁一家酒店门口,吕先生找了一名代驾司机提供服务,并让对方帮忙下单。几天后,他发现有一条代驾司机闯红灯的交通违法记录,但平台和代驾司机都互相推诿,他向有关部门投诉后才得到处理。
“消费者使用代驾服务遇到‘售后’问题时,往往投诉无门,维权困难重重。”广西消委会消费指导与质量监督部主任李竞莹说,八成代驾平台明确不对代驾服务纠纷、代驾产生的交通事故承担具体责任,要求车主自行与司机协商解决。而消费者普遍反映,代驾平台官方客服处理问题速度不及时,甚至有部分代驾平台提供的联系方式无法打通。
在消费者接受代驾服务过程中,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纠纷也占较大比例。然而,在大多数代驾平台代驾服务协议中,都有一条相似的条款:消费者使用代驾服务时发生交通事故,应首先在车主保险限额范围内解决。这也就意味着着,消费者使用代驾服务时如遇到交通事故,要先行承担车辆损失责任,人身财产安全毫无保障。
李竞莹表示,代驾平台把主要保险责任转嫁给消费者投保的保险公司,要求代驾车辆保险至少包含交强险、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及相应的不计免赔,若因车辆不符合要求带来的任何纠纷或者损害,由消费者自行承担责任,“平台宣称投保上百万的‘代驾责任险’,仅对代驾司机过失导致的第三方人身财产损失服务,或仅覆盖车辆损失,不包含车内财物丢失”。
平台需完善监管机制,消费者要谨防“黑代驾”
2022年,南国早报曾以“野马代驾”为题,对南宁代驾行业进行过深度报道,曝光的不少问题在此次调查报告中仍然反复出现。
广西消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代驾行业乱象之根源,在于行业监管缺位,行业经营者短视逐利,消费者缺乏安全意识。他建议,有关部门联合出台或完善代驾行业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监管细则,严厉打击代驾行业的违法行为,要求代驾平台给消费者、代驾司机投保覆盖“车辆损失、司乘人身伤害、第三方责任”的综合性“代驾险”。
对于代驾平台来说,要把消费者安全放在首位,严把司机准入关,建立健全司机考核、培训体系,设立服务评价淘汰机制,建立合理的收费标准和透明的运营机制,完善保险机制,不断优化消费者体验。
“消费者要在正规代驾平台下单代驾服务,谨防‘低价引流’和路边蹲点‘黑代驾’风险。”该负责人说,消费者选择代驾服务时,要通过正规平台下单,确保与代驾平台形成明确的合同关系。使用代驾前、后可拍摄车辆状况,要求司机当面确认,以便更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处副处长陈勇军介绍,去年,全区12315平台接到涉及代驾的投诉举报180件,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是代驾价格较高,体现在同一距离收费不同、不同平台或代驾员收费标准不一等;二是代驾过程中,由于代驾员操作不当造成车辆受到损坏或产生违章记录的,代驾公司及代驾员不予处理。对此,建议平台应加强对代驾人员多收费、乱收费的核实处理,鼓励对确属代驾责任引起的损失先行赔付。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谭双梅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梁冰欣
审核 刘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