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以知识为梯! “95后”乡村教师书写从讲台到学府的逆袭人生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梁雅佳

从乡村教师到研究生,“95后”女孩郑宇兰以知识为梯,通过“数学课栈”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不仅将自己送到了广阔的舞台,还让学生走上了学习正轨。这背后,是“数学课栈”赋能乡村教育的故事。

alt

2025年,郑宇兰成为广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后,参加全国师范生教师技能比赛。

与“数学课栈”结缘

“95后”乡村教师逆袭成研究生

2021年9月,郑宇兰在柳州拉堡中学2103班任数学老师。上课后不久,郑宇兰发现,拉堡中学的生源基本来自乡村,学生底子薄弱,加上信息闭塞,成绩偏低,该班的小升初数学考试只有2名同学及格。

“上课的时候,我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睡觉、讲话,态度很消极。”郑宇兰称,在与部分同学谈话后她得知,班上学生大多家庭结构复杂,缺乏父母的关心,没有学习目标。

2021年12月,“数学课栈”团队送教到柳州前茅中学,郑宇兰得知消息,骑着电动自行车奔走40多公里去参与活动,这一次活动,让她受益匪浅。“以前,我以为将课本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即可,但在‘数学课栈’的建议下,我调整了上课模式。”此后,郑宇兰在课前5分钟,会先布置学生做一道练习题,在课堂上,她又留出一部分时间将讲台交给学生,请他们上台讲课,或者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亲情小故事,甚至是讲笑话。慢慢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增,课堂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学生跟着郑宇兰的讲课思路走,也变得爱提问了。

与此同时,郑宇兰也意识到自身知识匮乏、底子薄弱,也有了提升自己的打算。“广西师范大学的‘数学课栈’是我的起点,我决心考取师大的研究生,待学成后再回到乡村继续当老师,为乡村教育服务。”

2024年,郑宇兰拿到了广西师范大学数统学院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生长在乡村的郑宇兰,深知城乡数学教育鸿沟,她希望能早日为填补这一鸿沟贡献自己的力量。

alt

2023年,郑宇兰到里高中学送教下乡。

知识为梯破茧成蝶

曾经的差生叩开高中大门

“圆梦计划”是“数学课栈”的项目之一,通过乐玩数学、懂会数学等活动,旨在圆孩子爱上数学学习的梦想。

晓杰便是“圆梦计划”的受益者之一。他曾是拉堡中学2103班的一名学生,曾经沉迷于游戏、上课睡觉的他,已经放弃了学习。“当时我以为自己的人生要完蛋了,直到遇到了郑老师。”6月30日,晓杰通过电话告诉记者,郑宇兰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人生。“郑老师经常将我叫到办公室做思想工作,开导我,她很关心学生。”

郑宇兰通过乐玩数学、懂会数学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晓杰也曾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小故事。“昨天放学回家,爸妈还没下班,他们很辛苦,到家后,我给他们煮了一碗面,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要学会关心家人。”

晓杰称,他在课堂上,第一次向老师和同学敞开心扉,这让他发现了数学课堂能为他带来乐趣。此后,晓杰的数学成绩显著提高,从45分冲到了107分,进而也激发了其他科目的进步。最后,晓杰考取了柳州市某高中,“初中三年,改变了我的学习态度也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决心以后要努力学习”。

据悉,郑宇兰接手的2103班从小升初数学成绩仅有2名同学及格,上升到了全班及格率百分之三十,在同类班级里,数学总成绩排名年级第一。

alt

郑宇兰在里高中学送教下乡时,为学生授课。

华丽转身

代表团队走上全国舞台参赛

今年7月,郑宇兰将代表“数学课栈”团队参加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她将带着那份想要让更多教育者看见数学思维生长力量的热忱,赴南宁讲述“数学课栈”的故事。

“教育不是孤独的跋涉,而是无数束光彼此照亮。‘数学课栈’这座灯塔,不仅重塑了课堂,更让荒原上的孩子,触摸到了数学星空的温度。”这是郑宇兰发给记者的一段文字。“数学课栈”让郑宇兰发现,原来数学可以这样鲜活,原来自己并不是独自在黑暗中摸索。

从一名乡村教师到高校研究生,郑宇兰完成了她的人生逆袭,她希望,毕业后再回到乡村为基层教育赋能,帮助更多的孩子改变人生。


阅读延伸:“数学课栈”为乡村数学教学赋能

广西师范大学的“数学课栈”项目初心始于唐剑岚老师在1997年做中学教师的故事,2017年正式命名为公益项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落实极大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尽管乡村学校硬件不再落后,但仍存在融合资源不足、融合方法不多、融合能力不强等的问题。

“数学课栈”团队聚焦上述问题,创建了“数学课栈”数字资源与平台,并在中西部乡村学校持续开展应用和实践,旨在提升乡村数学教育质量。

据“数学课栈”团队导师唐剑岚介绍,目前团队已研发了“智能体”和AI智能批改作业等平台,有效地为中西部中小学数学老师减负提质。“在线上,我们联合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开展青椒计划,定期给全国特岗教师进行线上培训,开展线上动态技术软件以及AI培训;在线下,我们每月到各个中小学进行送教下乡,通过国培和区培等项目对乡村教师培训,还邀请高校教授进行开讲座、一线名师同课异构。”

截至目前,团队基于AI持续迭创生适配中小学数学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2000多套;通过培训带动、课题推动和赛事联动,培养了1000名骨干名师等种子教师,建立实践基地200多个,线上线下开展“培雁工程、圆梦计划、微光善亮计划”等品牌公益活动400多次,惠及全国800个县2万所中小学学校和800多万师生。团队还应邀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创新发展基地。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谭双梅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