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孩子小,成了累赘”,《新华字典》例句引争议

来源:现代快报、新晚报、新京报 发布时间:

近日,有读者在新华字典中发现,有“孩子小,成了累赘”的表述,认为不该传递这样的价值观念。

7月1日,商务印书馆工作人员对现代快报记者表示,这句话只是表达一个社会现象,不代表该书的观点,也不具任何倾向性。

新华字典的编修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称,之前接到过相关反映,但是这是符合辞书收录标准的。

图片

据读者介绍,“孩子小,成了累赘”这句话,出自第12版新华字典。其中,在介绍“累”读“léi”的时候,组词中包括“累赘”,释义为多余的负担,麻烦,造句“孩子小,成了累赘”“这事多累赘”。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网友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该说法没有问题,并未表达“小孩子是累赘”的态度,有读者曲解了意思。同时,也有人认为,该说法不妥,可能会伤害小孩子的自尊心,不该传递这种价值观念。

图片

7月1日,记者实地探访书店发现,前述版本的新华字典中,确实有这样的表述。随后,记者致电新华字典的出版发行单位商务印书馆,相关工作人员解释,“孩子小,成了累赘”只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他们只是客观反映这样一个事实,不代表这本书的观点,也不具任何倾向性。

“‘累赘’是一个负面的词,我们只是想警示大家,引发读者思考,不希望这样一个现象在社会上蔓延。”该工作人员表示,在后续出版过程中,如果没有这种社会现象了,可能会将“孩子小,成了累赘”这句话替换掉。

记者致电新华字典的编修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人员表示,关于第12版新华字典中“孩子小,成了累赘”的表述,之前就有接到相关反映,但是这是符合辞书收录标准的。

《新华字典》称“小孩是累赘”?别再翻炒旧闻了

近日,有网民发布视频称,2020年出版的第12版《新华字典》中,关于“累”(第二声)的造句中写道:“孩子小,成了累赘。”而1992年版《新华字典》对“累赘”的解释仅为“多余的负担”,未关联儿童。一些网友质疑新版例句传递了不良价值观念,引发热议。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人员回应称,关于《新华字典》组词争议的问题,几年前就有过讨论,“《新华字典》本身就是工具书,肯定要收负面词。收了负面词,必然会有搭配频率的问题”。

这不是《新华字典》第一次被“挑毛病”了。公开报道显示,2023年12月,网友以“例句不当”为由起诉《新华字典》事件,就曾引发关注。不难发现,“小孩是累赘”等字句再引热议,无非是翻炒旧闻而已。

除“小孩是累赘”外,“玩”字的注释词组“玩弄女性”,“别”字的注释“腰里别了一把手枪”,也被指涉嫌违反有关规定,危害社会公德或秩序。在《新华字典》中,类似词语、注释、例句,还有很多。

公众对权威出版物的关注和对未成年人的关心无可厚非,作为一部大众工具书,《新华字典》也的确需要与时俱进、精益求精,但若认为其中不该有“小孩是累赘”等字句,则在逻辑上站不住脚。

恰如编撰方所言,作为全面客观反映语言现象的工具书,《新华字典》不光收录正面词句,还会收录负面词句。收录负面词句并不代表编撰者认可或提倡负面词句所表达的内容,而是希望使用者懂得这些负面词语的意思。

看见这些负面词汇就质疑编撰者的立场,与鲁迅先生笔下的“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有什么本质区别?照此逻辑,“抢劫”“强奸”“猥亵”“诈骗”“偷盗”“贪污”等负面词汇及有关例句,是不是也不该出现在工具书中?

旧闻被挖出,或是网友因“新发现”提出的疑问,也可能是为了引爆争议,收割流量。“《新华字典》教人嫌弃孩子”之类的标签,可谓是最便捷高效的“爆款密码”。而平台算法对争议性内容天然敏感,更容易将其推至显著位置,加速其病毒式传播。

但若放任甚至助推虚假信息传播,损害的不仅是《新华字典》的声誉,更侵蚀了公共讨论的根基,污染了信息环境,也无益于传播生态。

也因此,对刻意翻炒“小孩是累赘”,利用公众朴素的正义感和文化情怀,进行流量收割的行为尤需警惕。对此,普通网友也有必要加以甄别,别被人收了智商税。

编辑 吴思思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