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警惕“种草”变“挖坑”!国家卫健委点名“网红医生”乱象

来源:极目新闻 发布时间:

7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在会上提醒,注意“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

胡强强表示,当前,医疗科普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但是有一些“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直播带货,甚至高价开药。还有的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众多医疗科普视频中,医美相关视频热度颇高。前不久,央视记者暗访揭露了医美行业“无证医生”3天速成班、违规操作损害消费者生命安全等行业乱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网红医生”流量背后,究竟有着一条怎样的利益链条?

“网红医美医生”靠平台种草营销变现


在种草平台搜索“医美医生”,跳出的账号五花八门。热门视频内容多为医美知识科普、案例讲解、手术记录等。

其中,类似“30分钟素人爆改明星脸”的医美案例颇受网友欢迎。视频中,素人医美前后的明显对比、和明星进行对照、“医美医生”的方案设计和打针过程的呈现,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评论区里咨询同款“爆改脸”的粉丝不在少数。

此外,不少医美案例都承诺效果,比如“秒出图,完全0恢复期,5ml就能打造妈生美女,变成高攀不起的美女姐姐、小剂量大改变”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六条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


“又来XX医生这biubiu了”“网红都找她”……记者进一步搜索发现,某网红医生的话题下,有不少用户发过对该医生技术的称赞贴,不仅话术较统一,且这些账号主页很多只有这一条分享笔记。

这些究竟是真实案例,还是假借“患者体验、患者口碑”的名义引流?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当下医美行业存在一种KOS模式,即打着专业科普的旗号在直播和种草平台上通过视频进行销售转化,看似专业人士实则是网红销售。不少网红“医生”在平台上的认证并非医生,而是“主理人”。还有部分使用“美学院长”“变美大白”等职业暗示昵称,伪装身份。

该人士介绍,类似视频、种草贴不少是为了引流,通过“短视频/直播—评论区/私信—沉淀私域—线下咨询—成交”的路径,达到暴利变现的目的。除了通过平台种草营销,开设线上课程(如整形方案设计)、付费社群答疑也是一种常见变现方式,实则涉及变相医疗咨询,有规避执业资质监管的嫌疑。此外,此类网红医生也能通过个人影响力带货产品,参与佣金分成。


加大对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整治力度

有媒体报道,不少医生在种草平台拥有多个账号,矩阵式模式下,有人做到了单月变现过百万元,甚至有的医美“网红医生”一个月业绩就能做到2000多万元。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业内头部医生,例如杭州某机构主理人和广州某机构创始人,个人收入就高达800万元,上海某注射名医单月收入也在600万元—700万元,这背后有庞大的营销运营团队,也有平台的流量加持。

在平台种草营销模式下,部分消费者容易被营销信息误导“种草”。业内人士介绍,待网红医生IP影响力成熟之后,还会开办自己的诊所,这类诊所提供高价定制项目,如“明星同款精灵耳”“皮贴骨是永恒的追求”,再通过社交媒体制造“你不能错过的完美形象”进一步加剧“容貌焦虑”。

7月4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在答记者问时提醒,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必须是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的本质是医疗行为,一定要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为了保证医疗美容服务的安全和质量,国家对于医疗美容机构的设置和执业人员的资质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可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官网上去查询医疗机构的执业许可信息。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网红医生”乱象,相关部门正在加大整治力度。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提醒,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和广告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请大家不要轻信,防止上当受骗。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编辑 陈诗圆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