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靖云
近期,有市民网友反映,在一些网站、自媒体平台上看到声称能“优化债务”“修复征信”“全额退保”的信息,对此心存疑虑,担心落入陷阱。为解答市民疑惑,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向华夏银行南宁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服务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咨询。
据了解,近年来,以“减免债务”“代理退保”为代表的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乱象持续蔓延,有的已形成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非法利益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代理维权”乱象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
宣传信息夸张不实:不法分子通过网站、自媒体平台等发布信息,声称可以“优化债务”“修复征信”“全额退保”,以“维权不成功不收费”“成功处理众多案件”等为宣传噱头,虚构成功案例,诱导消费者。
牟利方式花样繁多:不法分子常以各类“咨询公司”为伪装,向消费者收取高比例维权提成、手续费、咨询费。不仅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还要求消费者将身份证、银行卡等交由其“保管”,以便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牟利、截留维权退还资金,甚至擅自代消费者办理信用卡、小额贷款等套取资金。
“维权手段”涉嫌违法违规:不法分子教唆消费者或以消费者名义发起大量不实投诉举报,提供夸大或虚假的证据,如编造误导销售、暴力催收等情节,虚假报警谎称身份证丢失被冒名开卡或信用卡被盗刷等。
上述工作人员提醒,这些均属于违法的“代理维权”乱象,广大市民切勿轻信,以免遭受损失。“代理维权”乱象暗藏诸多风险,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财产损失风险:一旦消费者签署“代理维权”协议,不但需支付高额维权费用,还有可能被非法侵占“维权退还资金”,甚至被套取贷款、信用卡资金,将面临资金损失。
信息泄露风险: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后,可能导致信息被泄露倒卖。消费者如想终止“代理维权”,不法分子可能会根据掌握的信息,对消费者及亲友进行骚扰恐吓,干扰消费者正常生活。
法律责任风险:不法分子诱导消费者采用涉嫌违法违规手段进行维权,甚至被诱导参与非法集资等,消费者一旦听信教唆,可能被卷入伪造证据资料、敲诈勒索等违法违规行为。
如何避免上当受骗?华夏银行南宁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服务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给出以下建议:
理性选择适当产品和服务:请根据实际需求、自身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从正规渠道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勿受“更高收益”“全额退保”等诱惑,购买或换购超出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和服务,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因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与金融机构产生纠纷时,请通过与金融机构协商、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渠道提出诉求,不可轻信不法分子虚假承诺,切勿受怂恿参与违法违规活动,避免陷入法律风险陷阱。
注重保护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消费者应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等,不轻易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导致个人财产遭受损失。如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保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南国早报《金融消费对话间》栏目,是广西百姓口碑榜——金融服务口碑榜的常设栏目,致力于搭建市民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在这里,市民网友可以讲述金融消费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投资理财过程中的疑惑,本报将联络咨询金融机构或权威专家,为消费者提供专业解答。
▲扫码进入《金融消费对话间》栏目专题,留言或提问。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吴思思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