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用有温度的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通讯员:陈兆媛

在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教育是“点燃好奇的火种”。课堂上,知识因教师的倾心传授而生动鲜活;社团里,梦想在包容的沃土中自由生长。当内在的力量被悄然滋养,少年们便拥有了从容奔赴未来的底气。在这里,“幸福教育”不是口号,而是流淌在校园每个角落的日常:它闪耀在专注求知的课堂,跃动于真诚互助的瞬间,扎根于品格磨砺的点滴。学校用心铺就那条充满温度的成长之路,滋养着每一位学子。

学生参加乘风破浪泼水活动。本文图片均为学校提供

精英师资:以专业与热爱照亮求知之路

问:三十六中的师资力量如何?

答:三十六中汇聚了一支专业精深、情怀深厚的卓越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拥有2名正高级教师、88名高级教师和109名一级教师。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科学合理,老中青三代教师各展所长又协同互补,形成了“资深引领、中坚担当、青年奋进”的人才梯队。

学校始终将教师专业发展置于核心位置,构建起全周期培养体系。新教师入职即纳入“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与骨干教师共同成长。依托常态化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学竞赛及同课异构,教师们不断深化专业交流。同时,学校借助专家讲座、高端研修与学术交流,让教师团队始终与前沿教育理念同步,确保专业能力在传承中创新、在精进中卓越,为学生成长提供最坚实的支撑与最温暖的指引。

思维课堂:让学习成为一场深度探索

问:三十六中如何培养未来所需的创新能力?

答:在三十六中,学习早已超越了知识的单向传递。学校锐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桎梏,构建起以学生主动探究为核心的创新课堂生态。

教师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引导学生成为“研究者”,深入剖析现实难题,在协作中寻找解决方案;项目式学习驱动学生整合多学科知识,动手实践;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思辨活动,则锤炼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清晰表达能力。

学校大力引入先进教育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路径,让数据分析助力精准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宜的节奏中向思维的纵深处迈进。从精心设计的驱动性问题出发,到自主搜集信息、合作探究、创新实践,再到深度反思与成果展示,三十六中的课堂始终贯穿着对思维品质、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素养的执着追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思维根基与核心能力。

科技赋能: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基因

问:三十六中为什么以科技教育为特色?

答:三十六中以科技教育为鲜明底色,前瞻性地锚定未来创新浪潮,始终坚守“展道德与科学双翅奋飞”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科技教育为特色,全面发展育人才”的办学之路,培养了一批批科技活动的佼佼者。

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等90多项国家级荣誉和奖励,“自治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等324项自治区级荣誉和奖励,连续23年被评为自治区青少年“爱科学月”活动先进集体。在这里,培养了自治区级以上冠军36人,其中包括世界航模冠军1人,国际花式直升机邀请赛冠军1人。

“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活动现场。

德育共生:让品格在点滴日常中生长

问:三十六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品格?

答:在三十六中,德育不是刻板的说教,而是浸润心灵的成长。对于学生而言,阅读习惯的养成、读写能力的提升、运动健身的坚持,以及抗挫意志的磨砺、问题解决的智慧、团队意识的培育和艺术欣赏的积淀,这些精神品质共同构成了支撑其终身发展的基石。

为此,三十六中围绕“铁龙精神”的内涵,构建起“行远”德育课程体系,践行“四润”德育文化理念,举办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外出研学、志愿服务等多样且极具特色的德育活动。同时,学校精心开设了40余个精品社团,覆盖艺术、体育、公益、科技等多个领域。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多元化的活动与全方位的关怀,让每一位学子在体验与实践中锤炼品格、发掘潜能、感受幸福,为其全面发展与终身成长奠定坚实基石。

温暖校园:把幸福感融入每一处细节

问:三十六中食宿条件怎么样?

答:作为全寄宿高中,三十六中学校实现教室、寝室、食堂空调全覆盖,宿舍提供热水,食堂菜品丰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舒心、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这里,食堂不仅是能量补给站,更是融注教育温度的关怀空间。学校依据高中生的成长需求,科学定制每周食谱,严选新鲜食材,均衡营养搭配。更重要的,是舌尖上的育人情怀。冬至师生共包饺子、清明巧手制青团……这些节日里的“厨房课堂”,将劳动教育、文化认同与同窗情谊,融入袅袅烟火,化为从舌尖直达心间的成长滋养。一餐一饭,皆是关怀;一味一情,滋养身心。在三十六中,食堂不仅用心守护安全健康,更用情传递教育的温度。

幸福管理:用温暖守护每一步成长

问:三十六中如何管理学生?

答:在三十六中的校园里,“管理”从来不是冰冷的约束,而是以学生成长为圆心的温暖守护。管理的温度,体现在“全过程陪伴”中,每一位教职工都是学生成长的见证者与守护者。从早自习的专注引导,到课堂上的思维启发;从午休时的关怀提醒,到晚自习的耐心答疑;从入学时的适应帮扶,到毕业前的生涯规划,成长的每一段旅程,都有细致的关注随行。

“全方位赋能”的理念,让管理超越了行为规范的范畴。学业上,错题本上的红笔批注藏着对漏洞的精准补位;习惯上,宿舍内务的整理指导含着对自理的刻意培养;品格上,志愿服务中的价值引领透着对责任的悉心培育。在三十六中,管理是全体教职工用真心织就的成长网,既守得住边界,更托得起未来——让每颗少年心,都能在有温度的规范里,舒展成更挺拔的模样。

当热爱的种子在这里扎根,当生命的力量在教育中舒展,南宁三十六中这方校园便成了无数少年奔赴远方的起点。我们在这里,等你同行!

编辑 莫丽莲(实习生)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