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陈溯
几年前,玉林市民朱女士为自己投保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前段时间,朱女士不幸患重疾住院,本希望能获得该份保险的理赔,没想到,她的保单因未及时缴纳保险费已终止,保险公司拒绝了她的理赔申请。
与朱女士有类似经历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对于需分期缴纳保费的保单,一些消费者会因遗忘或经济原因等因素,未能及时缴纳保险费。这究竟会带来什么影响?保险公司没收到保费,保单是否会立刻失效呢?记者就此采访了保险业内人士。
1.宽限期:60天内缴费,保障仍有效
“保险合同并非在保费逾期后立刻失效,而是设有宽限期作为缓冲。”资深保险经纪人陈岸介绍,多数长期保险的宽限期为60天,从保费应缴日开始计算。
在宽限期内,即使未缴纳保费,保险合同依然有效。若在此期间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会正常理赔,但会从理赔金额中扣除欠缴的保费。“这一设置主要是为了避免投保人因短期疏忽或临时资金周转问题失去保障。”陈岸说。
2.中止期:两年内可申请复效,需补费并审核
若超过60天宽限期仍未缴费,保险合同将进入中止期,最长为两年。业内人士提醒:“中止期内,保险责任暂时停止,被保险人若发生风险,保险公司不予理赔。”
不过,中止期内投保人仍有“挽回”机会:可向保险公司申请保单复效,需补缴欠缴的保费及相应利息,同时通过保险公司的健康审核。复效成功后,合同恢复效力,但部分保险责任可能需重新计算等待期,若健康状况发生变化,也可能会被增加保费。
3.终止期:超两年未复效,保单彻底失效
若超过两年中止期仍未申请复效,保险合同将彻底终止。此时,保险公司会向投保人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但通常低于已缴保费总额,投保人将面临经济损失。
“一旦保单终止,保障就彻底消失,若后续想重新投保,可能因年龄增长、健康状况变化导致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陈岸提醒,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双重风险。
陈岸表示:“保险的核心是提供长期保障,及时缴费是维持效力的关键。消费者应重视缴费节点,避免因疏忽或拖延失去应有的保障。”
知多点:如何避免保费断缴
如何避免因未缴保费导致保障中断?业内人士给出实用建议:
•开通自动扣费功能,确保缴费账户余额充足;
•利用手机日历、闹钟等设置缴费提醒;
•若遇经济困难,在宽限期内联系保险公司,可申请减额缴清、保单贷款等方式暂时缓解压力,避免进入中止期。
南国早报《金融消费对话间》栏目,是广西百姓口碑榜——金融服务口碑榜的常设栏目,致力于搭建市民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在这里,市民、网友可以讲述金融消费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投资理财过程中的疑惑,本报将联络咨询金融机构或权威专家,为大家提供专业解答。
▲扫码进入“金融消费对话间”栏目专题,留言或提问。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黄韵伊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赵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