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张文卉 文/图
8月26日,2025年中国(南宁)—东盟进出口中药材供应商大会暨甘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顺利召开。其间,多项关于广西及南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信息发布,展现出南宁在推动中国—东盟中药材贸易与产业融合方面的显著成果与强劲潜力。
作为中医古方与现代中成药制剂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甘草的产业发展备受关注。自2023年起,广西已允许甘草作为药食同源商品,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与贸易边界。目前,广西“药食同源”商品目录中,可凭食品名义办理进出口手续的中草药品种已达39种,为中药材进出口贸易注入新活力。
当日,除主会场活动外,中国(南宁)—东盟进出口中药材供应商大会、甘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珍稀濒危中药材保护和利用大会先后召开,聚焦中药材贸易、特色产业发展及濒危药材保护等核心议题,为行业交流与合作搭建重要平台。
大会现场。
近年来,南宁在进出口中药材贸易领域成果显著。2024年3月,广西进出口中药材贸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截至最新统计,该中心累计完成进口中药材及药食同源货物453票,总量达16459.06吨,进口总额突破4510万美元(约合3.24亿元人民币),贸易体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自揭牌一年多来,该中心已吸引19家企业注册入驻,其中包括华润、药通网、中联物流、保和堂等行业头部企业,入驻企业围绕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研发生产、物流仓储建设、中药材趁鲜加工、信息数据服务、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助力南宁加快打造中国—东盟进出口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区。
南宁市相关部门领导表示,当前全球对中医药认知度持续提升,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需求不断攀升,为甘草等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难得机遇。而南宁凭借独特的区位、资源与政策优势,正逐步成为中国—东盟中药材贸易的核心枢纽。
大会现场。
广西是我国三大物种宝库之一,药用植物资源约占全国三分之一,中草药物种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同时作为中国指定的东南亚国家药材进口口岸主渠道,可充分衔接东南亚丰富的药材资源。东南亚拥有众多中国稀缺且需求大的原生药材,而中国是东盟医药进口第一来源国,占其市场份额52%,双方在资源与产业上存在极强的互补性。
广西进出口中药材贸易中心的建设,旨在发挥南宁在资源、产业、政策方面的集成作用,统筹利用中国与东盟“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覆盖中药材种植、贸易、趁鲜加工、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生产,以及冷链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信息平台的全产业链,最终打造 “集散中心、加工中心、交易中心、价格中心” 四位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高地。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徐丽青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