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最新!广西发布通知,体育课要这样上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梅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严禁‘拖堂’挤占学生课间时间”……自治区教育厅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这些明确具体的要求将成为广西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新标准。

官网截图。

时间保障: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

一些家长担心“体育课被挤占”,《通知》明确给出“定心丸”——严禁随意挤占体育课时,还要压减超标超量的文化学科课时,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时间统筹起来,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

《通知》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对体育活动时间的硬性规定。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必须开设1节体育课,这意味着每周体育课总量将达到5节。同时,学校还要探索实施上午、下午各开展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保障课间休息15分钟。

对于高中阶段,通知鼓励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高中阶段学校还可探索参照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执行。

质量提升:告别“不出汗”的体育课

《通知》不仅关注“上多少”体育课,更关注“上得怎么样”。文件明确要求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杜绝“放羊课”、碎片化教学,禁止“说教课”“表演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

各中小学校要依据课程标准开设教学项目,鼓励挖掘开设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注重课程的学段衔接性、趣味性、竞技性和实效性,不断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高中阶段学校则要开设“三大球”模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掌握至少1至2项运动技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足球课时,不低于体育课总课时的三分之一。

《通知》还要求创新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大单元教学、初中分班分层教学和高中项目模块化教学,积极探索“体育选项走班制”和“体育俱乐部制”。

拓展空间:鼓励学校打造“迷你运动场”

根据《通知》,各校要充分利用好课间时间和大课间时间,将大课间列入课表,呈现为“大课间体育活动”。严禁“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时间。鼓励学校以“三大球”项目为牵引,充分挖掘广西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或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各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

为确保政策落地,《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持续加大投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新建学校按照建设标准配备体育场地,其他学校可通过改建扩建和盘活周边体育场地资源。鼓励学校充分利用天台、走廊、楼道、架空层等校内空间,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打造“迷你运动场”。

师资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将通过体育教师专场招聘、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购买社会化服务等举措,多渠道补充配备师资。《通知》还特别强调了家校社联动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有针对性地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引导家长督促并陪伴孩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通知》明确,各级教育部门会把学生体质健康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各地各校要将“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列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内容,纳入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作为教育督导重点,确保政策落地。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梁冰欣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