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阮萃
近日,一名父亲为女儿烤制蜂巢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被不少网友称为“硬核零食”。不少人在羡慕这份“父爱特产”的同时也提出担忧:儿童食用蜂巢等高蛋白食物,是否存在诱发性早熟的风险?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食用蜂巢会导致性早熟吗?
视频中,这名父亲表示,蜂巢已蒸熟并加葱姜蒜翻炒,口感很好。不少网友提醒,蜂巢及蜂蛹富含大量蛋白质,不仅容易引发过敏,孩子长期食用还可能增加性早熟风险。
视频截图
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王丹表示,目前部分研究认为性早熟与蜂蜜无直接因果关系。但长期、大量摄入蜂产品,因其含糖量高,容易导致体内糖分蓄积、脂肪堆积,引发肥胖,而肥胖是性早熟的重要诱因之一。
南宁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小利指出,一般不建议儿童食用蜂巢。蜂巢(含蜂蜡、蜂胶等成分)中可能含有微量植物源性雌激素,若儿童频繁或大量摄入,可能干扰自身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增加性早熟的潜在风险。
导致儿童性早熟的食物表。南宁市中医医院供图
如何识别性早熟?
在临床门诊中,张小利常接诊初潮提前但身高未达标的女孩。她特别提醒,家长需主动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变化,尤其是青春期前(女孩7.5岁前、男孩9岁前)的身体信号,避免因忽视延误干预时机。
根据《儿科学》及最新专家共识,性早熟是指儿童第二性征发育时间显著早于同龄儿童:女孩在7.5岁前出现乳房发育、阴毛/腋毛生长,或10岁前月经来潮;男孩在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容积≥4ml)、阴茎增粗,或伴随阴毛/腋毛生长、变声。
性早熟的分类:
一是中枢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激活引起,发育顺序与正常青春期一致(如女孩先乳房发育,再月经来潮;男孩先睾丸增大,再变声),但启动时间提前,可能影响最终成年身高。
二是外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多由外源性激素摄入(如含激素的补品、护肤品)或疾病(如卵巢囊肿、睾丸肿瘤、肾上腺疾病)导致,仅出现局部第二性征,无完整的青春期发育顺序,去除诱因或治疗原发病后多可缓解。
三是不完全性性早熟(部分性性早熟):属于外周性性早熟的特殊类型,如单纯乳房早现(女孩仅乳房轻微发育,无其他性征)、单纯阴毛早现,多与局部激素波动有关,多数可自行消退,但需定期监测。
张小利提醒,家长除了重点警惕第二性征提前外,以下信号也需关注:身高、体重短期内“突增”,青春期前女孩外阴颜色变深、分泌物增多;10岁以下的男孩出现遗精。
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迹象,需及时到儿科或儿童内分泌科就诊。
这些食物和环境因素也要当心
目前我国儿童性早熟发病率呈上升和低龄化趋势,女孩发病率约为男孩的9倍,高发年龄多在6~7岁,部分患儿甚至4~5岁就出现症状。
王丹指出,长期过量摄入高热量、高糖、高脂的超加工食品(如油炸食品、甜饮料、膨化零食)导致的肥胖,是性早熟的重要危险因素。她强调,“任何食物都应适量,偶尔食用通常影响不大”。
张小利补充,除了食品,在儿童护肤品方面,应选择成分简单、无香精、无激素的儿童专用产品,避免使用成人护肤品或“快速美白”“止痒”的药膏,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均衡饮食与运动方面,张小利建议,保证蛋白质、钙、维生素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每天保证30分钟以上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生长节奏。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徐丽青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谭双梅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