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17日至21日,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的一副眼镜吸引了不少关注,它带有智能提词功能,佩戴这副眼镜的陈刚无需携带讲稿,便可上台演讲。此外,峰会上还应用了可支持7种语言的智能翻译系统,来自东盟的参会者不必再依赖同传耳机,便可以理解所有发言者的内容。主场馆内还设置了1万平方米的AI专馆,宇树科技、华为、阿里云、科大讯飞等明星AI企业均带来了顶尖产品。
实际上,本届峰会上人工智能产业的亮眼表现背后,中国与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已经走出了很远的路,按照本文的说法,是从“播种期”走到了“成长期”。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化,克服风险和挑战,中国与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将大有可为,本文对未来双方合作的展望,或许也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
提质升级,“链联通”大有可为
五年厚积,“链联通”雏形已具
现实挑战考验协同智慧
合作迈向未来
作者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邵志成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翟崑
编辑 邱晨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赵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