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婧 张文卉 罗贝尔
9月20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迎来公众开放日首日。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热闹非凡,观众热情高涨。截至当天下午5时,主会场进馆人数达4.5万人次。
家长带孩子来看AI,研学筑梦好去处
AI专馆是大家进馆后直冲的展厅。“好多机器人!”踏入B1展厅,惊叹声此起彼伏。为了让孩子看清机器人的精彩表演,不少家长干脆将孩子稳稳扛在肩头。
8岁的李安阳一大早就跟爸爸来逛展,在各种机器人面前,他如同被磁铁吸引,全神贯注地观察,饶有兴致地体验。“他还不太听得懂,给他开开眼界,但看完会和我说,以后想设计一款超级厉害的机器人。”在李先生看来,AI专馆是研学筑梦的好地方,给孩子们种下科学的种子,这样逛展很值得。
机器人的展位被围得水泄不通。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卉摄
AI眼镜也是大家进馆后最想体验的展品,不少市民专程前来感受智能设备的魅力。市民杨女士和女儿现场体验了眼镜的实时翻译功能。只见杨女士戴上眼镜后,女儿在眼前随口说出一句英语,镜片上就几乎同步浮现出精准的中文字幕。
来自刚果(金)的客人体验AI翻译眼镜。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卉摄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其他展厅赋能生活的高科技产品也颇受观众喜爱。在D13展厅的数字经济专区,大家围着迷你无人机、按摩枪、AI手表等咨询或选购,参展商忙得不亦乐乎。“涨知识!我之前一直以为AI只是系统里的一个模块,没想到这么快就走进我们的生活了。”12岁的孙张衍逛完展区后,眼神里满是兴奋。
智能穿戴设备热销。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黄婧摄
带行李箱买买买,东盟好物买到手软
每年的公众开放日,东盟商品馆都是人气火爆,今年也不例外。D区展厅人头攒动,里面随处可见手提大包小包、拖着旅行车或菜篮车的观众。
观众在选购泰国的包包。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黄婧摄
余女士购买了数袋咖啡、巧克力给家人,甚至临时添置了一个行李箱用于打包。来自南宁的黄女士推着一辆满载特产的手推车逛展,“手推车是现场借的,交押金就能免费使用”。记者了解到,在D9和D13展厅外有手推车提供服务点,只需支付200元押金即可使用,还车时押金全额退还。
泰国馆的酱料深受喜爱。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黄婧摄
黎先生夫妇已是东博会的回头客,当天他们双手提满“战利品”,包里还装着几大包广西特产。黎先生说,这是他第4次来逛展了,此次专程为中秋、国庆礼品而来,采购了越南咖啡、泰国榴莲糖等商品,“现场种类多,体验感强,比网上购物更有意思”。
越南的拖鞋吸引了众多观众。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黄婧摄
在人来人往的展会休息区,来自北京的董女士和儿子正在品尝一包妙脆角。她告诉记者,孩子看到这么多没见过的零食,根本走不动路,一口气买了妙脆角、榴莲饼和芒果干等特产。
各种东南亚风情的包包。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黄婧摄
除了买买买,市民陈女士还趁机锻炼儿子的财商和胆量。她给了儿子100元,让他规划今天要买的5件东西。“钱不够让他自己想办法,要砍价也让他自己去试,这是难得的锻炼机会。”
印度尼西亚馆的歌舞表演。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黄婧摄
来东博会逛展,这些细节要注意
9月21日是本届东博会公众开放日的最后一天,如果你也想来逛展,这些注意事项要牢记。
公众开放日期间,每天上午6时至晚上7时,除持有东博会、峰会专用车证的车辆外,禁止其他机动车、电动自行车通行会展路及由民族大道、会展路、越秀路、竹溪大道围合区域以内的各道路;对会展路(民族大道至越秀路段)实施单向交通组织,只允许车辆由北向南(由民族大道往越秀路方向)行驶;禁止车辆在会展路(民族大道至越秀路段)、越秀路(会展路至竹溪大道段)、青湖路和越秀立交桥的车行道上停泊;临时取消石园路上的道路停车泊位,除持有2025年“东博会、峰会”专用车证的车辆和沿线单位车辆外,禁止其他机动车、电动自行车在石园路上通行或停泊。
公众开放日首日,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人头攒动。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覃玉富摄
入场前,安检人员会对游客携带的背包、物品进行安检,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和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入场,酒精喷雾、防晒喷雾等压缩空气瓶同样不能带进展馆。公众开放日期间,已购买门票的参展观众除携带门票外,还需提前准备好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工作人员将进行现场核验。门票实行单次入场制,离场后将无法再使用。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共设置了16个人身安检站和2个车辆安检站,南宁会展中心周边主要路口、人流密集区及醒目位置,集中设置了70余处导览标识指引牌,如果找不到路,可留意这些指引牌。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徐丽青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梁冰欣
审核 赵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