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第10集|周恩来布局国际新闻社

来源:纪录广西 发布时间:

周恩来

布局国际新闻社

记者带枪上前线

竖起战地记者的标杆

只为传递中国抗日战场的真实声音

积极争夺话语权

开辟国际舆论战线

发出的新闻让日军高层胆寒

这就是周恩来布局的国际新闻社

它是中国新闻社的前身

抗战时期总部就设在桂林

周恩来指示建立国新社

破局国民党舆论铁幕

在桂林榕湖之畔

有一块3米高左右的石柱

这里正是中国新闻社的前身

抗战时期国际新闻社桂林总社的旧址

1937 年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

国民党在军事上节节败退

为了顾全“脸面”

在宣传方面

往往自欺欺人夸大战果

国民党宣传机关

也慢慢失去了

国际新闻界的信任

在舆论的压力下

国民党只好另外成立

一个国际宣传处

来应付这些记者

从哪儿获取战地资讯呢

周恩来

周恩来得知后

觉得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要是能在国统区成立一个

由中国共产党主导的通讯社

既能打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

又对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有着重大作用

范长江

胡愈之

1938年

按照周恩来的指示

中国著名记者范长江

和中国进步文化出版事业的

先驱胡愈之

前去与国民党商谈

表面上这些记者们

是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

国际宣传处服务

实则可以凭借这个合法身份

全面地准确地报道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

很快双方达成共识

决定以

“中国青年记者学会”会员为班底

成立一个“国际新闻社”

有了为国民党国际宣传处服务

这层背景

国新社迅速获得了

采访和发布新闻的合法地位

经费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建社地址选在了武汉

移师桂林

开辟新闻舆论的抗日战线

然而

由于抗战形势的变化

原本计划

在武汉建立的国新社

于1938年10月20日

在长沙成立

同年考虑到战局和安全等因素

向桂林转移

电视剧《阵地》片段

“欢迎、欢迎,愈之同志你好!

你好!

长江同志,好久不见!

首长好,好久不见!

来,请坐。这是到了该二位出山的时候了。

首长您是想让我们出趟差吧?

差不多吧。去哪?

桂林。”

周恩来  刘劲(饰):

“1938年11月,国际新闻社也迁到了抗战文化城桂林。国新社建立了双渠道发稿系统,一路通过香港分社,另一路借助重庆,建立起覆盖全国及海外华侨报刊的发稿网络。”

国新社搬到桂林后

有了相对安全的环境

源源不断的战地资讯

从一线发回

这让国新社的稿子

受到热烈欢迎

从此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范长江

1939年1月4日

范长江在桂林写下了

《新阶段新闻工作与新闻从业员之团结运动》

的长篇总结

阐述了他对新闻工作的重要观点

论述了战时中国新闻事业

所发生的质的变化

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并就新闻人才的培养等方面

提出了具体办法

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

指导了人们的新闻实践

而且在今天

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深入前线

传递中国抗战一线真实声音

周恩来的巧妙布局

让国新社突破了

国民党的新闻垄断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国新社不断派出记者深入前线

采写了《昆仑关的攻略战》等报道

“这次战果是空前的。敌第五师团之四十二和二十一两个联队,及一个炮兵大队,大半被我歼灭。敌官长计死百分之八十五。”

国际新闻社战地记者

国际新闻社战地记者合影

这些报道不仅振奋国人

更让日军高层胆寒

国民党记者和外国记者

不敢去的地方

国新社的记者

义无反顾地抢占了阵地

他们用手中的笔和相机

向世界传递出

来自抗战一线的真实声音

编辑 黄韵伊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刘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