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河南多地现“行走的硫酸”,洛阳一脚手架上密密麻麻全是,千万不能拍打!

来源:极目新闻、央视新闻 、科普中国 发布时间:

近日,河南多地出现隐翅虫。在洛阳一建筑工地打工的卢先生告诉记者,工地上四五十米高、几十米长的纱网以及脚手架上爬满了隐翅虫。此外,南阳的王女士反映,4岁的女儿25天前脖子不小心粘上隐翅虫毒液,伤口红肿溃烂,目前已结痂但未痊愈。

记者注意到,9月以来,河南多地媒体报道了市民发现隐翅虫的消息。据洛阳日报9月18日报道,有洛阳市民在家中发现隐翅虫,隐翅虫体液属于强酸性,被称为“飞行的硫酸”,该市有医院近期已接诊多例隐翅虫皮炎患者。
图片

毒隐翅虫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的毒素——毒隐翅虫素。这是一种接触性毒素,如果接触到皮肤,就会引起隐翅虫皮炎,令人产生瘙痒、刺痛和灼烧感,皮肤上会出现线性的红斑或者脓包,等消退以后还容易结痂和留疤。对于极少数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可能会引起更强烈的反应。那些被隐翅虫所伤的人,多数都做错了一件事,就是在发现身上有毒隐翅虫后惊慌失措地将其拍死,使得它们体内的毒隐翅虫素被释放到皮肤上,引起了皮炎。

它们到底有多恐怖?假如不幸遇到,该如何避免被伤害?

能让人“毁容”的隐翅虫

究竟是什么虫?

隐翅虫是一类小甲虫,在昆虫分类上属于鞘翅目隐翅虫科。它们大多数体型细长,体长一般在5~10毫米。

全世界已知的隐翅虫有66000多种,其中对人有威胁的有20多种,在中国常见的只有两三种,其中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是梭毒隐翅虫,除了西藏之外的其他地区都有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数量较多。

梭毒隐翅虫在外观上很好分辨,细细长长,红黑相间,头尾都是黑色。这种醒目的配色本身就是一种警戒色,向其他生物预警“我有毒,别惹我”。

遇到毒隐翅虫

千万不能乱拍

毒隐翅虫威胁人类健康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的毒素——毒隐翅虫素。

毒隐翅虫毒素是一种接触性毒素,如果接触到皮肤,会引起隐翅虫皮炎,令人产生瘙痒、刺痛和灼烧感,皮肤上会出现线性的红斑、水泡或者脓包,等消退以后容易结痂和留疤。对于极少数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可能会引起更强烈的反应。

通常来说,当毒隐翅虫落到人的皮肤上时,如果不受到惊吓,极少会主动释放出毒隐翅虫素。那些被隐翅虫所伤的人,多数都做错了一件事,就是在发现身上有毒隐翅虫后惊慌失措将其拍死,使得毒隐翅虫素释放到皮肤上,引起了皮炎。

前不久,就有一位“受害者”发现脖子上有隐翅虫后,徒手将其拍死,又在没洗手的情况下揉了眼睛,导致眼周和脖子上的皮肤都“中了招”,差点“毁容”。

图片拍打隐翅虫后留下的疤

那么,假如遇到毒隐翅虫,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很简单,不要拍,轻轻吹走或弹走就好。

如果不小心将毒隐翅虫拍死在皮肤上,正确应对步骤是:

第一时间用大量肥皂水冲洗,将残留的毒液洗去,减少对皮肤的损伤。如果在眼睛旁边就不要用肥皂水了,用清水冲洗即可。

清洗后不要涂抹酒精、碘伏、牙膏和各种“偏方”,同时克制自己抓挠患处,以免造成二次感染。

如果后续依然感觉不适要尽快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外涂药物,内服抗组胺药物或者抗生素治疗。

如何预防毒隐翅虫上身?

户外环境中,毒隐翅虫多出现在田间、河边的草丛、森林的石块及落叶下等地。夏秋季节,当我们去郊野长时间活动时,最好穿长袖上衣、长裤和能包住脚的鞋子,减少皮肤暴露。除了能避开隐翅虫,也能阻隔蚊子和蜱虫。

毒隐翅虫有趋光的习性,它们进入户内多是被夜间的灯光吸引,因而夜间要注意关好门窗,睡觉时最好完全关闭身边的光源。晚上在户外环境,也要尽量避免在有灯光的草丛周围活动,做好防护,更不要随便踩草丛。

另外,毒隐翅虫喜欢潮湿的环境,在闷热、湿度大的雨季,毒隐翅虫的数量和活动频率都会上升。一般来说,毒隐翅虫从4月开始出来活动,6~9月进入活动高峰期,10月后数量会逐渐减少,之后就蛰伏进入了越冬期。因而,在夏秋季节要多加注意。

编辑 邱晨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