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第23集|关山月:“行万里路” 从桂林出发

来源:纪录广西 发布时间:

 

     

     

     
       


关山月

“行万里路”从桂林出发



     

关山月


他的画卷在轰炸中生长

他用《漓江百里图》

向侵略者说不

他笔下的河山

凝聚抗战精神

激发民众保家卫国的斗志

他是关山月

一个笔下有山河胜景

心中有万里长城的

艺术战士



“行万里路”

第一站桂林


         
         


这幅长卷

名叫《漓江百里图》

出自著名国画家 教育家 

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

关山月之手

创作于

20世纪40年代的桂林

这一时期的创作是沉重的

更是意义非凡的

祖国大好河山不容侵犯

笔墨当随时代

关山月冒险

穿越敌人封锁线

开启“行万里路”计划

沿着西南西北的路线

一路写生办画展

表达抗战的决心

第一站 

桂林


         


在这座抗战文化城

关山月

即将开启怎样的创作呢




笔锋所指 皆是阵地

在桂林抗战文化城

聚集了一大批

著名画家和美术工作者

他们举办抗战宣传画展

编辑美术刊物

将画布变为战场

             
         

电视剧《阵地》剧照


以水墨笔法

倾诉山河眷恋


在这一片快节奏的

创作浪潮中

关山月却选择了

一条艰难且漫长的路

他要用传统的水墨笔法

绘制国画长卷


           
           
           
           
           
           


在争分夺秒

传递抗战信息的时期

这似乎是“不合时宜”的决定

国画创作工序繁杂

耗时耗力

但关山月十分笃定

国画承载着

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底蕴

自己就是要用

细腻的笔触

磅礴的水墨

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

唤起人们对家国

最深沉的眷恋


           


《漓江百里图》

勾勒出民族不屈的脊梁


         

《漓江百里图》


桂林这座抗战文化城

成为关山月

艺术抗战征程的重要起点

泛舟前行

眼前的景色

令他心潮澎湃

漓江之水清澈澄碧 

蜿蜒流淌

两岸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云雾缭绕在山间 

如梦如幻


         


这桂林的山水

是祖国壮丽山河的缩影

是值得用生命去捍卫的存在

关山月更加坚定

要用自己的作品

凝聚抗战精神

激发民众保家卫国的斗志


           
          


           


他早出晚归

沉浸于漓江的山水之间

细心领悟自然山水的奥秘

历经两个月的精雕细琢

宽约32厘米 长约28.7米的

山水长卷

《漓江百里图》问世


         
         



这幅作品以几十幅写生画稿

为基石组合创新

用豪放洒脱的笔法

酣畅淋漓的水墨

将漓江的绝美风光

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山河长卷 永生不灭

1941年3月

关山月

在桂林广西建设研究会会厅

举办画展

展出在桂林的新作

主要作品就是

《漓江百里图》

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好评如潮


《救亡日报》

在《关于关山月先生的画》

一文中

用“如同照相机照下来的一样”

来形容他的作品

屋宇楼台 

山石树木

船夫鸬鹚

都被塑造得栩栩如生

在共赴国难的烽火岁月

以遒劲线条勾画的

不只是山河盛景

更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炸毁一次 重生一次

艺术抗战守卫山河


         

关山月(左) 李小平(右)


在桂林

关山月还幸运地找到了

失散的妻子李小平

两人1933年相识于广州

两年后结婚


         


1938年

日军攻陷广州

外出写生的关山月

与李小平失散

两人就此失去了联络


如今

他们为文化抗战

在桂林团聚

从此相伴相随

一路上

关山月多次举办

“抗战画展”

然而战火无情

敌人的飞机盘旋轰炸

多次炸毁心血之作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

一次次拿起画笔

继续用艺术的力量抗争


         


关山月曾经这样回忆

这段意义非凡的创作经历

“我力求画祖国大好河山

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指导

行万里路”



   

编辑 邱晨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段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