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罗贝尔 文/图
10月17日下午,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介绍广西老龄事业发展相关情况。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末,广西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98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9.57%;65周岁及以上人口70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3.96%。“十四五”以来,我区有关部门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加快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和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西民政部门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千家万户的养老服务需求,推动构建巩固居家养老基础、强化社区养老依托、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过程,推进政策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推进硬件设施水平有效提升,推进服务供给能力得到加强,支持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现场。
数读答卷
稳固社会保障体系
截至今年8月底,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511.8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全区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老年群体数量持续增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稳步提升。目前,全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实现全覆盖,18.95万名生活困难老年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59.27万名老年人纳入低保,真正实现了“应保尽保”。
健全照护服务体系
目前,全区养老服务床位总数已达25.73万张,每个县(市、区)均建有1家以特困失能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要功能的公办养老机构。城乡服务网络持续完善,138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10个农村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721个老年食堂(助餐点)建成投入使用。
丰富医疗服务供给
目前,全区医养结合机构达到185家,打通医疗与养老的服务壁垒。全区90%以上的医疗机构落实了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87.9%的公立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等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94.5%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有效解决老年人看病就医“急难愁盼”。
完善老年友好型社会
目前,全区已成功创建8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新时代“银龄行动”深入开展,80万名以上老年志愿者活跃在各行各业,“银龄教师计划”累计招募近1万名优秀退休教师,深入脱贫地区、边境地区开展支教。老年教育资源不断扩容,161所老年大学吸引了13万多名学员,社区教育、远程教育让老年人随时随地能学习。
壮大养老产业
在全国率先出台《旅居养老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开发20条精品路线和特色产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与21个省份建立旅居养老合作机制,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东北亚、西北地区举办“到广西养老”系列推介活动。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谭双梅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梁冰欣
审核 段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