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徐丽青
当年,广西贫困山区一些孕产妇因为山高路远,加上交不起三四百元的生产费用,选择在家生产。2006年5月起,早报发起“捐助一副担架、爱心献给母婴”行动,一批批担架被送往田东、龙胜、马山等地。
南国早报2006年5月11日报道版面。
报道由“母婴命系担架、读者爱心涌动、爱心担架下乡”三大部分组成,得到了读者热烈响应,活动共收到读者和国内外企业家捐款20多万元。用捐款购买担架后,报社派出几路记者,带着志愿者到山区送担架。参与送担架活动的南国早报记者张若凡回忆,她们到龙胜山区送担架时,因山路崎岖陡峭,大家手脚并用爬了近3个小时,好几个人摔了跟头。
本次活动得到自治区领导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自治区妇儿工委、卫生厅、红十字会等单位全程给予配合指导。时任自治区副主席刘新文称赞报道“为山区母婴做了大好事”,带头给山区母婴捐款买担架。
该系列报道从2006年5月持续至9月,还引起了中央媒体的关注和国务院妇儿工委的重视。国务院妇儿工委要求广西将高山孕产妇需要担架的情况统计上报,后拨款支持。
【影响】
报道以生命关怀为底色,彰显了早报的社会责任与人文温度,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和广西新闻奖一等奖。在舆论与政策层面,报道凝聚了社会爱心力量,引发中央媒体关注,推动贫困山区母婴保健问题从局部民生议题上升为更广域的公共关注焦点,为后续相关救助政策的完善提供了现实依据与舆论支撑。在新闻专业层面,报道以扎实的调查为基础,将社会责任与人文温度融入叙事,实现了新闻监督、公益动员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编辑 梁冰欣
责编 谭双梅
审核 段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