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祖国南疆AI安全屏障 共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新生态
陈刚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随着AI垂直应用和智能体的快速普及,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网络安全格局。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和对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抢抓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等重大机遇,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服务国家所需,发挥广西所能,回应东盟所盼,加强与东盟国家开展人工智能合作,推动形成安全、可信、可控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积极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坚持党管网络意识形态不动摇,牢牢掌握人工智能领域工作主动权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意识形态深度融合,既带来技术赋能等机遇,也引发价值观渗透、话语权争夺等风险挑战。如何在用好人工智能的同时,更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成为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广西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以新应新、以变应变,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复杂影响,坚决守住红线、守牢底线。
坚持主流价值导向。技术本身是工具,无所谓善恶,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向必然承载着设计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必须用主流价值为AI发展锚定方向。广西坚持算法向善,坚持主流价值,坚守社会责任,进一步推动算法技术创新与价值导向协同发展,优化算法推荐技术,优先呈现和推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新闻报道、文化作品等,以智能传播助力清朗网络空间建设,让技术真正成为弘扬主流价值的“助推器”。2025年3月,广西与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发布《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通过“沉浸式展演+交互式展览”,积极搭建成果展示、新品发布、模型推介、供需融合平台,形成良性示范和正向引领。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把牢意识形态阵地。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变量。广西聚焦主流平台建设、生产机制重塑、内容形态创新,构建“AI+媒体”全链条赋能体系,研发“桂仔”智能助手与AI编辑器,依托大模型实现“选题策划—内容生成—多端分发”的智能化升级,以技术优势占领网络意识形态主战场,抢占网络舆论高地。依托算法推荐优化、场景化传播等新技术,将政策解读转化为可视化图表、沉浸式短视频等“轻量化”产品,以“网言网语”提升年轻群体触达率,持续扩大主流舆论“朋友圈”。
构建可信生态安全体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坚持规范与创新并重,让技术既有边界又有活力。广西注重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防控,通过制度设计、技术攻关和生态共建,制定出台广西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引,聚焦模型训练、应用部署、用户交互等关键环节,有序开展服务备案工作,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规范应用。持续完善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A中心”)建设,探索多源数据的清洗、标注、验证规范,筑牢算力规范底座,防范数据偏见,推动计算可信。
统筹人工智能合作与安全,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高地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人工智能正是这场变革最为关键和活跃的变量之一,必须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合作与安全,这符合我国安全利益、符合各国安全利益、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符合个人隐私需求。广西坚持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促安全,与东盟国家合作伙伴共享共用相关技术、共同维护人工智能发展生态,着力构建开放共赢、安全可信的区域性人工智能发展新格局。
加快建设高质量合作平台。广西处在国内14亿人口大市场和东盟7亿人口新市场的关键节点,既背靠国家人工智能领域的丰富资源,又拥有丰富的能源供应体系、东盟语料基础和东盟语言人才优势,拥有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等重要开放平台和数字快速通道,发展人工智能有区位、有支撑、有资源、有场景。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策略、强化整合、创新场景,做技术应用的“集成者”“推广者”。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指导支持下,在南宁核心区划出7.78平方公里,携手东盟国家联手打造南A中心,吸引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和人才集聚广西,开展前沿技术研发与创新,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场景的广泛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加快成“形”起“势”。目前,东盟10个国家中有8个国家和广西签署或正在签署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大模型的垂直应用方面的协议,中国—老挝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和世界第一个经老挝语料训练的老挝国家主权语言大模型已经启用。
持续强化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既具备驱动产业升级的正面效应,又存在被恶意利用的潜在威胁,与其让它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不如一开始就给马拴上缰绳,让它有序奔跑。广西以南A中心建设为契机,推进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安全研究院、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安全示范中心和配套园区建设运营,带动一批国内人工智能安全头部企业入驻,围绕数字内容伪造检测、网络安全管控等领域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安全产业,逐步构建“技术防范—政策规范—公众教育—国际协作”的全链条人工智能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尊重各国数据主权、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个人数据隐私安全,共建可信数据空间,探索数据共同监管、开发过程数据可用不可见等管理模式。以研发并成功发布老挝国家主权语言大模型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低成本、可复制的东盟国家基础大模型技术架构,加强与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安全市场的对接,帮助东盟国家同步构建人工智能安全防护体系。
积极构建人工智能跨境产业生态。共建人工智能跨境产业生态,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区域协同转型的战略需要。我们按照“一节点两板块多分中心”总体布局,以南宁为核心节点,通过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强化中国和东盟两板块的连接和协同,在东盟国家、国内其他重要城市设立多个分中心,把广西打造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走向东盟的“桥头堡”和东盟国家与中国开展人工智能合作的“第一站”。以国内外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为核心,通过技术标准共研、生产要素共享、市场渠道共建,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跨境产业生态,加快实现硬件、语料、大模型、垂直应用等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跨境协同发展。目前,已有100多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入驻南宁,南A中心已签约国内人工智能项目51个、签署国外合作协议16个,6个东盟国家的16家企业签约入驻。
突出“人工智能唱主角、企业当主体”,成功举办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2025年9月17日至21日,广西贯彻落实中央周边工作会议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与东盟各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聚焦主业、聚焦东盟、聚焦实效,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举办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峰会”),让人工智能成为办会主角、企业成为参会主体,促进中国与东盟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合作,以高“AI含量”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能量,推动东博会更具特色、更具水平、更具实效,有力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和对外开放大局。与会嘉宾反响热烈,普遍认为通过本届东博会可以清晰看到,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场景、实实在在的商业机会。
AI成为展会最大亮点。建设中国—东盟会展AI大模型,上线国内首个支持中英文和8种东盟国家语言的“AI会展智能体”,在智能内容生产、场景化传播、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突破,深度赋能智慧配对、证件办理、导览等24个关键场景,实现智能云展、智能邀会、智能客服等17类功能,为中外客商提供自动撮合、主动推送的智能匹配全链条服务。AI元素贯穿全场,人工智能从幕后走到台前,开幕式AI亮点纷呈,国际会议首次实现7种语言翻译同窗实时同步滚动上屏,数字人司仪惊艳登场,AI一键生成开幕式纪要、嘉宾发言、精彩瞬间照片等,重塑展会全新体验。特别是开幕式领导致辞环节佩戴的广西本土企业生产的AI眼镜成为“网红”,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网上热销。可以说,AI加持的东博会、峰会,树立了AI赋能展会新标杆,正在从传统展会平台向新型数智平台转型,打造“永不落幕”的云端展会平台。
AI助力“南宁渠道”全面升级。建立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合作机制,首次举办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围绕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础、提供开源开放服务、加强产业合作对接、促进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务实合作项目落地,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普惠应用。发布《中国—东盟工商界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合作南宁倡议》《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案例集》,在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框架下成立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启动面向东盟人工智能赋能发展科技能力提升行动等。在人工智能合作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依托东博会、峰会的平台效应,中国—东盟合作“南宁渠道”越走越宽,焕发新生机。
AI交流合作交出亮眼成绩单。创新打造“AI+”主题生态,倡议各方共同开展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行动,举办AI行业大咖对话沙龙,发布中国AI出海未来独角兽企业TOP100榜单,展示一批AI新科技产品,将中国的AI技术、AI应用、AI场景进行全方位展示,让东盟国家在东博会平台上可以“一站式”找到所需产品,觅到合适商机,推动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向常态化、成果化方向深度发展。据统计,本届东博会取得成果超700项,形成系列AI相关合作成果超140项,集中签约“AI+”赋能千行百业项目44个,发布行业大模型23个、应用场景26个。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广西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决策部署,抢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和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等重要机遇,更加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科学谋划“十五五”人工智能发展,依托南A中心,积极拓展与东盟国家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携手提升安全治理水平,着力构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新生态,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编辑 梁冰欣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李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