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征信新政要来了!哪些人将受益?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蓝克义/文

编者按

曾经,一次不经意的逾期,可能成为贷款、求职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今,信用修复新政即将落地,央行拟对特定违约记录实施“不予展示”的救济措施,相当于为那些非恶意的失信行为发放一张“免罚劵”。这不仅是征信体系的一次精准救济,更是给无数因客观不可抗因素产生不良记录者的一次信用重启。南国早报今日推出“关注个人信用修复新政”系列报道,解析这张“信用重生券”将如何落地,如何影响个人及社会经济,更提醒市民珍惜机会,做好财务规划与信用维护。

关注个人信用修复新政·市场观察

那些因疫情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信用污点,终于迎来了修复的曙光。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透露,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新冠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该措施计划明年初执行。

业内人士表示,这项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将为“因客观外部因素导致失信、主观无恶意、后续具备履约能力”的群体,提供一次规范的信用记录调整机会,也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与小微经营融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普惠金融质量,提振市场信心。

钱还清了,不良信息仍保存五年

“那段时间因疫情停业了几个月,无力偿还经营贷和信用卡,后续已经补上,但因为征信记录有污点,现在想贷款扩大经营,一直贷不了。”从事餐饮行业的蒙先生道出了自己的困境。

根据现行《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这意味着,即使借款人已经全额还款,但这些“历史污点”仍将在5年内持续影响其贷款资格。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提交关于优化个人征信修复制度的建议。有委员认为,个人征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尚未有个人征信修复细则出台。让一些因临时、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历史逾期的消费者重新获得优质信贷供给,有利于更好发挥消费信贷促消费的作用。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失信主体按下“重启键”,推动社会信用体系迈向更高效、更公平的新阶段。

新政之下,哪些群体有调整机会

跟蒙先生一样,任先生也有类似的遭遇。因为疫情期间收入下降,他的房贷逾期两个月,虽及时补缴,但征信记录上留下的“污点”让他后续的贷款需求屡屡受挫。

“疫情期间,大量个人因隔离、失业等原因出现贷款逾期,尽管事后全额偿还,但按照现行《征信业管理条例》,不良征信记录仍需保留5年,严重影响后续信贷获取。”10月29日,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范利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这项“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是在特定背景下,针对非恶意失信行为的临时性信用修复机制。“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区分主观恶意与客观困境,对‘因外部因素导致失信、主观无恶意、后续具备履约能力’的群体,提供规范的信用记录调整机会。”

据业内人士分析,将在此次信用救济政策中受益的群体主要包括两类:因疫情导致短期逾期且已全额还款的个人,以及非恶意失信群体。这意味着因失业、收入骤减、隔离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逾期,但事后已全额偿还欠款的个人将获得“重新开始”的机会。

设有门槛,新政并非“一刀切”救济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政策并非简单的“一刀切”救济,而是设置了适当的门槛和条件。

“只有违约金额在一定限度内且已归还欠款的个人违约信息才能享受救济,这既体现了政策的温度,也保持了征信体系的约束力。”范利民分析认为,这项信用救济政策的推出或将具有多重利好。

从个人层面看,这一政策将帮助非恶意失信者打破“一朝失信,处处受限”的困境,恢复金融“通行证”。“对于像蒙先生这样的群体而言,这意味着重新获得经营扩张所需的资金支持可能不再遥远。”

从经济效应看,信用修复将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与小微经营融资。当上述两类借款人群体的信贷资格得以恢复,整个社会的信贷资源配置将更加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效也将得到提升,整个市场的信心也将得到提振。

对信用体系建设而言,这一举措完善了诚信体系的闭环,体现了“征信为民、宽严相济”的原则。同时,规范的信用修复渠道也有助于挤压非法“征信洗白”的空间,进一步规范金融秩序。

南国早报《金融消费对话间》栏目,是广西百姓口碑榜——金融服务口碑榜的常设栏目,致力于搭建市民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在这里,市民网友既可以倾诉金融消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南国早报将协助发声以推动问题解决;也可以提出投资理财领域的专业疑惑,本报将代为咨询权威专家,为消费者提供专业解答。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颜梦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