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先涨后降”、规则复杂……这届“双十一”为何没了参与感?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金雨慧 蓝克义

这届“双十一”为何没有参与感?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发现,部分消费者吐槽“先涨后降”套路层出不穷,活动期间购买的商品甚至是全年最高价;今年的活动机制非常复杂,根本算不过来……

先涨价后打折 “感觉没省多少”

有网友发现,部分商品的“双十一”预售价竟高于平时售价。一些商家会在付尾款前临时提价,再用优惠券“伪装”出划算折扣,实际根本没省多少钱。

消费者小丽表示,今年8月她曾以600多元买过一双高跟鞋,因不喜欢退货后订单信息仍保留,“双十一”时好奇点进链接,发现标注的价格已经是900多元,涨了近300元。

南宁的梁先生也有类似的经历。他早早就看中了一个500多元的消毒柜,想在“双十一”时下单。结果商品先是涨价了,在“双十一”期间叠加各种优惠的情况下,也就省了10元。

还有网友称,自己常买的一款土鸡日常售价为238元,“双十一”前夕涨到278元,打折后需要236元。“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只少了2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先涨后降”是因为部分商家面对平台方面的打折要求和巨大的流量压力,缺乏博弈的力量,只能被动“跟一手”,为了保住利润,一些商家只能虚晃一枪。有些商家确实是迫于无奈,但这种套路无疑会降低消费者的期待感和获得感。

价格不透明 优惠规则复杂

“价格不透明,套路算不清”,成为众多市民和网友对“双十一”缺乏兴趣的原因之一。

南宁的金女士说,她在某平台办理了VIP,领到不少“双十一”优惠券、满减券,但大多是大额满减——满800元减80元、满1000元减100元,可是各种券叠加下来后,用比价软件一查,减后价格甚至比平时还贵,瞬间没了购买欲。

记者查询发现,“双十一”期间,各大电商平台都有官方立减优惠、品类券、跨店满减优惠等活动,但商品页面标注“由于存在限时活动、优惠券到期等情况,最终价格以实际支付时显示的价格为准”。因此,同一商品、同一账户在不同时间下单时,就可能出现不同的价格。

南宁市民黄女士说:“这些优惠券的规则太复杂了,太绕了,费心费力,关键是最终弄下来发现也没省多少钱。”

消费渐趋理性 促销日益常态化

经过多年“价格内卷”,大家的消费观念正在改变。物美价廉是消费者买东西时的追求,与过去单纯“追逐低价”“抢折扣优惠”不同,消费者不再轻易被促销话术打动,转而更愿意为真实所需、品质可靠、体验优良的商品和服务付费。

事实上,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早已常态化。有网友统计某平台2024年折扣安排,发现全年近三分之二的日子都有“购物节”“店庆”“周年庆”等促销活动,再加上直播电商分流,部分消费者和商家对参加“双十一”缺乏热情。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消费渐趋理性、促销日益常态化,“双十一”应提供更优良的商品品质、更丰富的玩法选择、更实在的优惠算法以及更完善的售后保障,才能在留住消费者的同时为品牌商家和平台创造价值。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