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曾接待过许多重量级的中外国家领导人……西园饭店故事,老职工娓娓道来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南宁市西园饭店将要拆迁旧改的消息备受关注。西园饭店曾接待过许多重量级的中外国家领导人,也承载了南宁人的许多记忆。11月15日,记者走访如今的西园饭店,并联系到西园饭店曾经的总厨师长、餐饮部经理、服务员等,听他们讲述记忆中的西园故事

亭台楼阁依然在 只是荒草比人高

南宁西园饭店位于江南区,坐落于邕江河畔。它占地面积188025平方米,环境幽雅,是一个富有南国园林特色的饭店。

▲西园饭店的大礼堂。

11月15日,记者一走进西园饭店,就被这里的满眼翠绿给吸引住了。饭店里到处都是高达二三十米的扁桃树、芒果树等,空气中还有不知名的树种散发出的清香。大门的正前方是一个大型圆形花坛,由于长久不修剪,灌木都自由生长。花坛的南侧,有一小片芒果树林,芒果树种成一排排的,整整齐齐。

这里的亭台楼阁仍然保持完好,红屋顶,淡黄或白色的墙面,掩映在高大的绿树中。与南宁市的许多酒店不同,这里的楼栋大多是一栋栋别墅式建筑,矮的只有一层,最高也不过两三层。它们被饭店用1~15号楼来命名,建筑风格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样式。

水泥做的花窗、栏杆,白色小碎石贴的墙面,“碎米”状的地板,这些都是典型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元素,令人看了感觉犹如时光倒流。

由于西园饭店已从今年1月份起停业,走在饭店里觉得颇为冷清,偶尔能遇到一两个值守的工作人员。一些楼栋门前的绿地早已杂草丛生,有的甚至比人还高,绿地上落满树叶或枯萎的花瓣。不过,沥青铺设的道路被打扫得挺干净。

10号楼是总统楼,经常接待中外国家领导人。楼栋前是一片视野开阔的池塘,后面也是一片池塘,红色的睡莲在立冬后仍开得很艳。这些景色,似乎都昭示着这栋三层建筑的不同寻常之处。值守的工作人员将8号楼作为办公室,值守饭店的最后岁月。

▲西园饭店10号楼曾经接待了不少国家领导人。


他曾到火车上为胡志明做白切鸡

这个现在看来颇为冷清的园林,曾接待过许多中外国家领导人和特殊贵宾。今年74岁的何逸奎是中国烹饪大师。他1959年至1970年在明园饭店工作,从1970年起就到西园饭店工作,曾是西园饭店的总厨师长。截至2006年退休时,他已在西园饭店服务了36年(含退休返聘)。

他曾参与接待过的国家领导人有江泽民、李鹏、胡锦涛等,外国领导人有越南国家领导人胡志明等。胡志明曾多次到访广西,下榻西园饭店时,何逸奎就和师傅一起,从明园饭店去西园饭店为他做菜。

  “胡志明最喜欢吃白切鸡,还有清蒸鱼。”何逸奎说,白切鸡是胡志明在广东活动时就喜欢的一道菜,他和师傅做的白切鸡嫩、滑、爽,所以他到访广西时也喜欢吃这道菜。清蒸鱼用的是从邕江打捞上来的桂鱼等,那时邕江水还很清,鱼蒸起来很好吃。

有一次,何逸奎突然接到领导交派的一个神秘出差任务——到凭祥乘车去北京。何逸奎到了凭祥,上了一列火车才知道,这是胡志明去北京的专列。他的任务就是在火车上为胡志明做白切鸡和清蒸鱼。到了北京后,何逸奎并不跟随胡志明到钓鱼台国宾馆,而是在北京借住一宿就回南宁了。

何逸奎说,饭店对接待领导人的食材要求很严格,凡是进来的食材无论蔬菜、肉菜,都要经过检验合格。菜里有杂草和菜虫子都不合格。不管什么菜,做好后都要留出一小部分,用盒子装着,放冰箱里保留24小时,这就是“留样”。24小时后,客人没出现什么异常,才算过关。

饭店选服务员曾经百里挑一

西园饭店的服务员也是百里挑一的。中国烹饪大师宾志泉在1972年进入西园饭店工作,曾是西园饭店餐饮部副经理。在进西园饭店前,宾志泉在乡下插队。有一天,他被通知到一个地方进行座谈,讲插队的体会。过了几个月后,他就被通知去体检,然后进入西园饭店工作。之后,他被挑选去做了服务员,后来又被挑选去做厨师。

宾志泉说,到饭店工作后,他才知道,当时座谈的人分了好几批,总共谈了好几百人,最终挑选了5人到西园饭店。那个年代,挑选服务员到这么重要的场所工作,条件要求很严格,父辈、祖辈的背景都会调查,要的就是根正苗红。能进这里工作,在人们眼里也是风光的事情。有几次,他出去办事,别人听说他是西园饭店的员工,都羡慕地说:“西园饭店啊!”

  “人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那时候西园饭店在市民眼里是很神秘的地方。”宾志泉说,1984年向公众开放前,人们都知道西园饭店是接待中外国家领导人的地方,但又不能进去一探究竟,饭店笼罩着神秘感。西园饭店有挺长一段时间还有持枪警卫值守大门。

何逸奎说,1984年之后,西园饭店在不执行重大接待任务时,开始向市民开放营业。饭店把11号、12号楼重新装修做宾馆,12号楼的地板、装饰物等,都是用外汇从香港买回来的。1984年至1994年是饭店最辉煌的阶段。

西园饭店一位不愿具名的职工A女士说,那时饭店经营得很火,人们排队来吃饭,翻台频率非常快,婚宴也很火,经常爆满。顾客订15桌婚宴,还赠送婚纱或婚纱艺术照。那时饭店的待遇也非常好,服务员的工资是30元/月,但奖金每月发400多元。而当时,A女士的父母虽然在机关有职务,但每月也只领六七十元工资。

当时,他们接待贵宾时,帮客人带行李、送饭菜到客房,客人还会给小费,还是美元。A女士说,印象中小费的面额一般是5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相当可观了。虽然领导没有特别交代过是否可以拿小费,但她不敢要,她担心会因此丢了工作。

希望留下一些有意义的树木和建筑

西园饭店承载着南宁人的很多记忆,对于饭店老职工来说,这里则是付出青春和汗水的地方。

何逸奎说,他在自治区人社厅的支持下开了一个大师工作室,现在还住在西园饭店住宿区。每天他去工作室前,都会去西园饭店散步一个小时。那里的很多树木,都是西园饭店的职工种下的。对于饭店停业,即将进行旧改,他心里很舍不得。饭店的许多老职工知道饭店即将旧改后,都从区内外的各个地方回来,又是会故友,又是重游西园饭店,并且拍照留念。

A女士说,西园饭店里,像她这样工作到退休的人很多,但中途走的也不少。很多人在这里付出了全部的青春,虽然有一段时间收入很高,但工作也很辛苦。有一段时期,服务员除了接待客人外,还要种树、养猪等等。

11月15日,记者在西园饭店里看到,游泳池的地基已经开始下沉,出现裂缝;有一栋楼的后面还出现了两个塌方的洞口。A女士说,这样的情况几乎在西园饭店所有的楼栋都可能看到。虽然心里很不舍得饭店被拆,但饭店经过这么多年的使用,也确实已经老化,拆掉很正常。她希望,以后饭店里还能保留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树木和建筑等,让大家还记得这片地方曾是西园饭店,记得西园饭店曾发生过的多彩故事。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刘冬莲、苏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