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期两天的高考结束了。今年广西的各科考试难易度如何?哪一科的难度更大一些?老师们怎么看今年高考题的变化,能给明年的考生提供哪些借鉴?6月8日、9日,南国早报记者分别采访了南宁二中、南宁三中部分资深教师。
语文
科幻小说入试题 需要拓宽阅读面
点评人:南宁三中语文高级教师 周洁
今年的语文试题总体上稳中有变,难度适中,阅读题的文本选择广度有所拓宽,语言文字运用的考点呈现“浓缩”特点。试题中似乎显示出一些改革的新趋向,值得注意。
往年阅读题的文学类文本,多是反映社会百态的世情小说、战争小说及散文等。今年的题材出现了科幻小说,这是以往高考没有出现过的。这篇科幻小说文本,是从刘慈欣的《微纪元》中摘录的。《微纪元》以现实中的科学理论为基础并搭建小说架构,讲述地球不适合生存后,人类在寻找适合生存的星球或空间时所发生的故事。该文本很有未来感和科技感。阅读面广的学生对此不会感到陌生,但它可能会令阅读面较窄的学生有些措手不及。
有关这篇文学类文本的题型也较为新颖。其中一道主观题,要求结合文本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这种“谈谈”题型,有些类似小论文的形式,主要考查考生的开放思维与认知事物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深度。
此外,古代诗文阅读,继续侧重对传统文化、优秀精神启迪的考查,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而在第15题:“一般认为,‘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结合诗句说明理由”,考查的是多角度理解的能力,需要予以重视。
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比较大的变化是,考点呈现出“浓缩”的特点,虽然考点不变,但考查的效率提高了。以往,一道题可能只考查语病或者成语、补写句子等单个考点,今年给出一段文字,用3道题就覆盖了大部分要考查的考点,剩下的题目可以考其他考点,题型设置上可以做到更加多样化。
高考试题是调整学习和复习方向的重要风向标。从今年的试题看,对于常规考点,考生仍要扎实掌握,阅读方面要适当拓宽广度和丰富性。此外,以往多是将一篇文章分解来阅读理解,以后可能要在把握文章整体主旨上多下些功夫,既见“树木”,也要见“森林”。教学上,在高一、高二阶段,就要给足学生阅读课时间,读后最好能设置讨论、分享环节,提高对整本书主旨的领会能力。此外,考生反映今年的阅读文本比往年的要长些。曾有专家表示,未来的高考语文改革力度会很大,可能让考生做不完题目。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动向,以往要求考生做对题目,以后可能要求做题目要又快又准。(刘冬莲采写)
数学
文理同题比例高 理科考卷降难度
点评人:南宁二中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 潘江涛
今年广西高考数学采用了全国Ⅲ卷。整体上考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其中,选择、填空题的难度与往年持平,没有什么偏题和怪题。解答题部分题型与往年有所不同,相比前面的选择、填空题,难度有所加深,但没有偏离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内容。
今年的高考数学题也有一些新特点:一是文科和理科数学考卷“同题”的比例明显提高。往年在16道选择、填空题中,文理同题的比例通常占 25%左右,更多的是“姊妹题”,即同一道题目出现在文科和理科的数学考卷上,但设置的问题不同,难度也不同。今年高考,文科和理科共有9道选择、填空题完全一样。不仅如此,文理科考卷的第17题数列题、18题统计题如出一辙,“同题”比例之高前所未有。文理同题,体现了未来数学科目课改的方向和趋势——不再对文科和理科进行区分。当然,这也意味着,今年理科的数学考卷难度稍有降低。理科考生想要拉开差距,就得通过解答题和选做题挣分。
二是不少试题与中国文化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透露出新意。如第3题以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连接木构件为背景,命制了一道三视图试题。和以往直观的命题方式相比,该题将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考查考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传播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如第5题,用考生熟知的“移动支付”为切口,考查学生对概率和离散型随机变量等数学知识的应用,贴近生活。从考题也可看出,数学学科未来更趋向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高考考题中,这类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的考题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有利于高校选拔有潜能的学生。
下一届考生在备考期间,仍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太偏或太难的题目则不必作为复习重心。另外,随着创新题出现的频率增高,考生也应注重对逻辑思维的训练,以免看到考题时“抓瞎”。(雷倩倩采写)
物理
总体上难度适中 体现新课标要求
点评人:南宁二中高三英语备课组长 赖艺
今年的高考英语试卷总体上难度适中,与前两年对比,词汇要求、题目设置等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书面表达相对比较容易,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难度稍大。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及核心素养的要求。听力方面,学生普遍反映听力语速及难度整体适中,预计可拿到比较理想的分数。从设题角度看,前面5题有4题分别考查学生根据短对话推理判断出人物关系、对话发生地点、对话主旨及人物的观点和态度等能力,要求学生能听出“言外之意”,这对考生平时的听力训练提出了较高要求。
阅读理解方面,整体难度较小。4篇四选一的阅读理解中含有一篇广告应用文,两篇记叙文和一篇议论文。所选语言材料题材丰富,语言地道、贴近社会和生活。题目设置细节理解题占多数,主要考查学生在文中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答案较直接明显。七选五的选材是一篇介绍舞蹈的说明文,难度也不大。
完形填空是一篇夹叙夹议文,总体难度不大,对动词的考查依然占很大比重,达到了11题。其中53题 ,“bearinggifts”,错误率较高,这体现出在完形填空的训练中要加强一词多义和熟词新义能力的培养。
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则要求学生有把握整体逻辑及语境理解的能力,对学生语法知识的灵活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作文方面,属于书信类的说明文,此类作文平时训练较多,话题也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点要求明确,考生们有话可说,但还是要求考生能紧扣主题进行合理拓展。 (刘冬莲采写)
物理
没有偏题和怪题 整体难度下降了
点评人:南宁三中高三理综组组长 梁德清
今年广西高考物理试题聚焦高中物理学科主干内容和要求,无偏题、怪题。整套试卷结构稳定,题型、题量和赋分与近几年基本保持一致。考题避开了超纲、过难过繁的内容,整体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
在今年的物理试题中,充分体现了“考查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三考相结合”的命题思想。如第18题和19题,在考查运动学知识、动力学知识的同时,考查学生由图获取信息的能力;25 题借圆周运动和类平抛运动模型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同时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运算能力以及等效的思维方法的应用。
从整体上看,物理试题考点分布合理,覆盖较全面,重点考查了主干知识,除 14 题考查的核反应方程、16题考查的交流电有效值为非主干知识外,其余各题均为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同时,高中物理五大板块——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均有涉及,且主次分明,前二者考查分值多,后三者考查分值少。
整份试卷相比去年高考,难度下降。具体表现为:选择题多数题目不复杂,难度较去年稍有下降;实验题多为考生熟悉的“套路”,如第22题考查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反应时间,是学生课堂上做过的实验;23 题设计电路测未知电阻,实验原理欧姆定律是学生熟悉的实验规律之一,涉及的实物图连线也是按照题给电路图连线,并不难完成,比去年考查作图和多用电表计算容易。压轴题第25题虽设有三问,但第二、第三问都不难完成,就计算量而言,明显比去年压轴题计算量小。
对于即将备战高考的下届考生而言,在接下去的复习中,应多做高考真题,找准高频考点。同时,要在基础知识、典型模型和重要方法的复习上多下功夫,注重提高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由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等。在具体练习时,要规范答题,重视答题速度。(雷倩倩采写)
历史
难度与往年持平 表格题明显增加
点评人:南宁二中历史高级教师 吕健玉
今年高考历史题整体难度与2016年和2017年相差不大,材料的呈现方式和设问,都比较常规,利于学生正常发挥。今年历史试题最突出的特点是表格题较多。2016年高考历史没有表格题,2017年1道表格题,今年有4道表格题,其中有3道关于数字变化。历史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通过数字变化最能直观反映。表格题是史料实证的一种表现形式。
此外,这套题还重点考查了考生比较的能力。例如从41、45、47 题3道大题来看,都有比较的设问,包括中西的比较、近代和古代的比较等。比较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中层次最高的,对考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没有指出比较的范围时,学生要回答得圆满,就要学会仔细阅读材料,看材料从什么角度来叙述,依据材料呈现的角度开展比较。
另外,今年的选择题还突出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的3个: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如24题通过战国时期不同区域的铁器分布,看出不同区域的社会发展水平,这道题将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结合得很好。30、31、33、34、35 题,学生要想准确判断出答案,一定要清楚这个年份(时代)涉及到的主要事件、时代的特征及发展趋势。28题严复翻译《天演论》及29题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明显与家国情怀有关。
今年的试题与时事的结合较紧密。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影响、机构改革、维护国家统一、制裁侵略等时代主题或
热点在试题中均有涉及。建议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和复习时,要从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学科特点出发,全面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用好课本上的资料尤其是其中的图、表,同时要关注当前世界、国家、社会的发展。(蒋晓梅采写)
地理
大气知识考查多 考题区分度不高
点评人:南宁二中地理教研组长 李建伟
今年高考地理选择题难度比去年小,满分人数可能会增加;简答题则比去年难。此外,去年的选做题非常难,今年的则偏容易。因此,今年地理考卷总体难度比去年有所降低。这套题的区分度不算高。如:今年36题简答题比较常规,37题难度则太大,即使是尖子生想答好也非常困难。
今年的地理题型没有变化,设问方式变化也不大,但有一个特点是,从考查的知识点来说,大气的知识分值比例很高。大题37题分值为24分,考的都是大气的相关知识,此外,选做题43题也与大气有关;选择题第8题,问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在排除错误选项时也要用到大气的知识。
今年考了一道纯原理性的地理大题。这两年高考地理学科纯原理的题,选择题中虽然出现过,但在大题里很少出现。以前地理大题,考的基本是地理现象,地理原理跟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今年37题是纯原理性的题,没有任何人类生产、生活实际的考察。当然,大气是地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模块,只是平时习惯跟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考查。
当然,从试卷整体来看,总体来说还是跟实践结合紧密。高一高二的学生若想学好地理,应拓宽知识面,多关注时政新闻以及现在中国发展的特点,重视课本最基础的地理基本原理,把教材里突出的基本原理发生、发展过程梳理清楚,最好能针对现实的一些实例,加深对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蒋晓梅采写)
化学
强调学以致用 考验计算能力
点评人:南宁三中化学教研组组长 徐星
今年高考化学全国Ⅲ卷试题均是常见知识,突出主干,强调能力,突出学科素养。这也体现出试题命制思想: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试题的能力,同时也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从考生反映来看,试题总体难度与往年持平,但今年的试题对考生的计算能力是个考验。
今年的考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整套考题着重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基本方法的掌握,涉及内容涵盖了高中化学课本的主干和核心知识,如选择题中出现的化学常用计量、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等。3道必做题依旧是化学实验题、工艺流程题、化学反应原理题等,这都是对往年高考试题的继承和延续。
2.注重考题的“情景化”,考查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选择题11题是与科技相关、20题工艺流程题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试题将现实问题用化学学科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用化学的学科思想去关注社会。
3.考题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如28题的第三问是一道图表信息题,这个形式的考查对学生要求较高。考生必须通过对试题中的核心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和处理,再创造性地运用学科知识、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另外,今年的考题还出现了相对
开放性的试题,如 27 题让考生比较“与电解法相比,KClO3 氧化法的主要不足之处”,这些也要求考生有较高的学科核心素养。
4.整套试卷对考生计算能力要求较高,比如第26题的最后一问和第28题第三问其中一小问要求考生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也提醒下一届考生复习时,要巩固计算能力。对于即将迈入高三的学生而言,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要夯实主干知识,注重掌握化学学科概念,构建相对完整的化学学科知识框架和体系,特别要重视学科知识在情景中的应用。(雷倩倩采写)
政治
题目稳中有变化 更侧重价值引导
点评人:南宁二中高三文综组长 中学高级教师 陈彩霞
今年高考政治试题难度与去年相差不大,题目中规中矩,比较常态化。但一些题目的设问具有一定迷惑性,对考生的审题能力要求较高。总体来说,今年高考政治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有创新,凸显价值引导,体现立德树人的要求。
1.试题结构基本稳定,调整了题量和学科固定的搭配。主观题设问比较常规,都是影响类、意义类、体现类。但是题量和模块分值较去年试题有调整。去年主观题试题常规组合是两道大题共 5 个设问,今年大题虽然还是5个设问,但拆分成3道大题。没有曲线题和计算题。《文化生活》选择题从1题变成2题,《哲学与生活》选择题从4题变为3题。
2.试题的材料信息阅读量增加,突出核心与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高考评价体系考查的要求,强调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今年,主观题材料相对都比较冗长,书写答案位置较少;另外,40(3)改变过去写名言或建议,是围绕一个主题写演讲提纲,答案更具有开放性;如 39 题设问没有明确主体,学生需要从材料获取信息,只有读懂材料,才能找出主体,这些对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如 15 题图表中的贸易差额,涉及到概念的理解和转化,这就要求学生不能死读书,否则就连题目都看不懂。
3.试题凸显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
选取的材料都是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或以生活中典型事例为背景,如 18、20、38、40 题等,16 题以施行《国歌法》为背景,引导树立宪法意识,国家意识。这些都体现出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学科特色。
高一、高二的学生在进行政治科学习时,应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培养自己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平时要多关注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理性分析社会现象。今年给的答题位置较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从近几年考题趋势来看,学生要增强自己的阅读归纳能力。(蒋晓梅采写)
生物
题型较为常规 注重基础知识
点评人:南宁三中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 黄小斌
今年高考生物题型比较常规,没有类似去年遗传大题的实验设计题;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保证考生能拿到基础分,但有一些题考得很活,着力考查理性思维。整体上,试题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与往年生物试题相比,必修3个模块分值占比变化较大: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考查分值上升位居第一;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少了一道选择题;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考查分值下降,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大题、植物激素调节方面的题目没有出现。此外,遗传题也弱化了计算。
今年的生物试题,注重考查学科基础,体现生命观念。如29(1)题考查光合色素的分布和吸收光谱,体现了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此外,必修和选修共计考查长填空达11个,这在近年广西生物高考中是最多的。其中,多数需要学生根据题目文字和图表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出判断以及解释原因。这提升了考查考生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力度,着力考查理性思维。今年的试题还联系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提醒社会责任。如38题,以我国成功克隆出两只长尾猕猴“中中”和“华华”为背景,考查现代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的核移植知识。
高考题虽然年年出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建议学生们在大量的习题训练后,要回归课本,这样才能从容地应对“阴晴不定”的高考试题。同时,学生要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知识迁移能力。今年的长填空题和去年的遗传实验设计题,这种答题文字量较大的题目,是未来考查的趋势。(刘冬莲采写)
来源 丨 南国早报客户端
欢迎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APP报料:点击早报APP“报料”,即刻报料。电话报料:0771-5690127。请留下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联系发放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