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治理矿山污染一年多,桂林这个县花了2870万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去年,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的村民举报称,该县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有3家采矿企业违法采矿,导致部分农田受污染,村民担心重金属超标不敢种水稻。对此,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进行了督察,相关企业随后停产。据了解,该县已成立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去年7月至今就投入2870万元开展矿区环境综合治理

河道被染黄 农田受污染

早在2011年8月,南国早报记者曾到西岭乡营盘村委崩山村采访,目睹了恭城县矿产公司下属的莲花石矿段开采铅锌矿时,将废渣、废水直接排入桃花江河道,河道里的石头被染黄。村民说,此地位于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因为废渣、废水直排,农田水源受污染,担心稻谷重金属超标,他们都不敢种水稻了。

当时,恭城县国土局称,该县矿产公司的采矿权证在2008年就已过期,他们曾发过整改通知。对此,恭城县矿产公司相关负责人称,矿山早在1958年就开始开采,2008年底采矿权到期,他们再次申办采矿权证时,相关部门说矿山在自然保护区内,不能办证。

此事经媒体曝光后,该矿山曾停产一段时间。2012年初,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家矿山又开始生产,且已办下采矿权证。

部门调查后 多人被问责


据了解,农田被污染后,对村民的补偿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去年7月,有村民将投诉材料交给上级有关部门,矿山很快就停产了。

随后,有调查组发现,该矿产公司回头山矿区的污水处理站不能正常运行,收集池中的废水有泄漏情况;该公司老山选矿厂停产后,尾矿坝内留存有1000多吨尾矿渣未及时清理,造成下游水体有不同程度的矿渣沉积。

今年11月,广西通报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时,就通报了海洋山自然保护区违法采矿污染环境问题。通报称,在该保护区调整确界未完成的情况下,自治区林业厅分别于2012年、2014年、2015年违规为保护区内相关矿企出具采矿区与海洋山保护区不存在重叠或不在保护区范围的文件;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核把关不严,为有关采矿企业审批发放采矿权证,致使海洋山内3个采矿企业获得了采矿许可证。目前,多人已因此事被问责(相关报道见本报11月17日A3版)。

治理一年多 初步见成效

据介绍,为完成群众举报问题的整改落实,去年7月,恭城县委、县政府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方案,组成矿山整治、农田补偿协商、植被恢复等专项工作小组,还积极向上级争取到西岭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800万元。今年2月,当地还聘请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为矿区3家矿企制定了《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方案》。9月,当地出台了《海洋山自然保护区西岭矿区整改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职责。

去年以来,该县已累计投入2870万元,开展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根据治理方案,铺设了2.2公里长的污水导水管,清运3个矿段废渣1.6万余吨,新修拦渣墙2800立方米。另外,全面修复污水处理站设施,还对12个废弃矿洞进行封堵。目前,污水处理站运行基本正常。


▲清理前

▲清理中


▲清理后


恭城还制定了《矿区植被恢复方案》,目前已撒播草种100多公斤,种植爬山虎、杉树和马尾松等1.5万余株,植被恢复取得初步成效。同时,当地根据专家组意见,对相关农田实施种植绿肥治理,逐年提取和减少农田土壤重金属。另外,积极协商补偿,已与32户中的26户签订补偿协议书,发放补偿资金57.4万元。

恭城县政府相关负责人称,目前,环境综合治理初见成效。下一步,他们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严格落实追责问效监管机制,强力推进污染源治理、植被恢复和土壤修复等工作。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邓振福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