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双十二”购物节,广西实体店不甘配角欲抢线上风头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12月12日,与今年双十一电商平台独领风骚不同的是,双十二的主角是实体店铺,当天用APP在线下活动商家消费可折上五折、折上满减。对于APP来说,这是争取线下流量的机会,对于参与活动的数千本土商家来说,既是大练兵、大促销,也是消费者数据的大入口。其中,皇氏乳业、佰迪乐、美加美便利店等商家,则成为这波大数据营销风潮的弄潮儿,其心得和经验值得分享。

买家  “折上五折”享折扣

12月12日中午,南宁市民黄女士来到南宁市万象城一家日式料理店,点了一份原价38元的海鲜炒饭,当天店面特价22元,在支付宝下单减10元;点了两份寿司,原价38元,店面特价18元,用支付宝支付再减7.56元。

12日下午1时许,高校学生小方和朋友来到万象城佰迪乐KTV,消费了两张当日凌晨秒杀的“1元欢唱1小时券”。佰迪乐店员对记者说,12日上午,她接到了6个咨询电话,都是冲着双十二的活动来的。

12日当天,市民杨先生在南宁市鲁班路的TODAY便利店里,通过美团外卖下单,参与了全场满39元减20元的活动,原本46.6元的商品,仅需付26.6元,店里用银闪付也可以享受满60元减30元的优惠。

12日傍晚,下了班的消费者涌进南宁市航洋、悦荟广场商圈,他们不约而同地拿着手机,用APP上的双十二专属折扣补贴晚餐,他们当中虽然有人吐槽,双十二的玩法和双十一一样复杂,数学和阅读理解不好的人玩不转,但依旧乐此不疲。

事实上,双十二已经渐渐演变为手机APP和实体店的狂欢。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樊凡表示,最近几年,线上自然流量增长疲软,互联网巨头便利用双十二联合线下实体店做促销活动,试图从线下引流到线上,这才是他们“烧钱”补贴消费者的背后思维。

▲一家化妆品店铺打出5折优惠的招牌



商家  深度体验新零售

根据口碑·支付宝的数据,2017年双十二,南宁有近4000家商家参与,除了星巴克、海底捞、必胜客、肯德基全国连锁企业之外,本土的航洋城、皇氏乳业、粉之都、三品王……也都参与了双十二。其中,粉之都旗下的3个品牌全线参与,且管理层开专会讨论,店长分批受训达10次,门店内海报张贴到位,员工甚至在微信群互相打气:“双十二必胜”。

口碑·支付宝南宁城市经理厉峰对记者说:“我在厦门、福州等地都做过城市经理,相比之下,南宁实体商家的互联网意识更强,愿意去借助网络平台,玩转自己的会员和营销体系。”

双十二对不同行业的实体商家,究竟意味着什么?

据了解,生鲜连锁超市很多商品低利润、高损耗,不足以支撑双十二的“折上五折”,且消费者60%是“居家人士”“大爷大妈”,和年轻人为主的双十二鲜有交集,但是,南宁市美加美连锁便利店依然在双十二试水。美加美董事长刘功锋说,首先,借力互联网巨头打造的平台是“大势所趋”,其次,想通过双十二了解年轻人喜好,因为年轻人是美加美未来的主顾。

量贩式KTV的业态和消费群体,和网络平台是高度契合的。据了解,从12日零时至中午12时,在口碑·支付宝上,本土佰迪乐已经成交超万单。佰迪乐KTV相关负责人詹贤泰表示,非高峰时段的包厢与其空着,不如以超低价去吸引更多的会员到店。

截至12日晚9时,皇氏乳业在南宁的150家门店,已经成交2.7万笔。皇氏新鲜屋总经理助理黄艳丽表示,线上的营销比线下传播快,覆盖面也更广,消费者评价立竿见影,逼着商家去提升。而双十二就是快速获得线上业务的机会。

▲一家乳制品柜台前人头攒动

平台  烧钱只是过程不是终点

12月12日中午,网友“薇”在口碑·支付宝上,正准备秒杀一款84元的特价商品,但价格却突然变到了168元,她咨询商家得知,可能是网站的补贴配额用光了,“我感觉商家也挺失望的,商家说刚开业几个小时,折上五折就没有了”。

据了解,本次双十二中,口碑·支付宝补贴已经算是慷慨了,“烧钱”数以亿计与商家1∶1分摊让利,其热度从苹果商店APP下载排名就可见一斑:12月12日凌晨,口碑下载排名就跃升至第1位(数天前还是78位),支付宝第2位,美团则18位,银闪付也上升至19位。

不过,不少本土商家表示,平台要方便、简单,才是决定深度合作的关键,这很现实。

佰迪乐KTV相关负责人詹贤泰告诉记者,目前,佰迪乐的线上流量,主要是来自于口碑·支付宝,“口碑·支付宝一方面是补贴尚多;一方面是我发现到店的年轻人,有些没有固定收入办不了信用卡,却可以凭借网购产生的信用,轻易从支付宝的花呗借到钱到店消费。同时,有了淘宝就能一键登录口碑·支付宝,不用再次注册信息。每个平台各有优势,美团的优势就是打通了微信,银闪付可以集纳各个银行卡的优惠”。

樊凡总结道:“很多网络平台都曾经依靠补贴轮流出过风头,但单靠补贴不能真正培养忠诚流量,也无法撑起长远发展。一个平台好不好,有多方面因素,比拼的是综合实力。商家不单要关注是否有较多的补贴、较少的返点,还要关注平台是否能帮助商家引流,还能有强大的技术帮助商家收集客户数据,通过数据指导营销,界面简单易用、方便操作,这才是最终的竞争力。

相关新闻
线上波澜不惊 线下氛围更浓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双十一创下1682亿元的收官纪录后的一个月,双十二购物狂欢节再掀高潮。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的双十二战场从线上燃烧到线下。实体店和线下门店的拥抱,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实惠。

双十一的热度刚刚过去一个月,今年收官之前的最后一个购物节双十二如约而至。还记得一个月前,双十一的各种红包让消费者感到眼花缭乱,到了双十二似乎除了优惠券、满减以外,阿里巴巴和京东的促销模式都回归了日常。京东超市母婴、食品、酒类、美妆等品类领衔送福利,满减等各类花样促销轮番上演。但是阿里巴巴在双十二中却把主战场拉到了线下。

说到线下商业和互联网的融合,我国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比如今年很火的无人超市,这些都是三四年线上线下融合得来的成果,是全国消费者熟悉了移动支付、扫二维码点餐这些服务后才能落地的。而这些也体现在资本市场上。业内人士分析,上周五,借着市场全面飘红的人气支持,新零售指数异军突起,放量领涨其他概念热点。

在资金热情推动下,新华都、永辉超市、中百集团这三只领涨股齐齐封上涨停。机构分析新零售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对此,口碑双十二项目工作人员沈云芳表示,根据他们这些年的观察,线上线下的融合将实现二者的互惠共赢,“互联网和线下商家、商业结合带来的种种变化还在继续发生。这些互联网和线下商家的结合,最终形成的深层次的影响是:线下市场一方面爆发出了潜能,另外一方面借助了互联网的技术、数据能力,用技术改造服务环节,用数据指导商业决策,能够让线下商家的运营更高效、科学”。

但是互联网专家王越表示,线下在拥抱线上的时候,也应避免简单导流式的体内循环,“对于线上平台来讲需要警惕,简单、复制式的流量扩容,真正提供新技术、激发新需求,用科技赋能线下、提升线下的效能。另一方面,对于线下的商超应该避免简单导流式的体内循环,使自己不仅成为货品的潜质仓库,更成为用户的体验中心落地新服务、实践新业态”。 (据央广网

来源 | 南国早报记者 巫碧燕 文/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