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北漂”12年,杨延丽终于在北京安家。她签下朝阳区锦都家园的一套两居室,成为北京市首个共有产权房项目的首位签约者。不只是北京,近期,南京、福州、烟台等一二三线城市共有产权房项目纷纷落地。
“共有产权房让购房者与政府实现双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卫民说,购房者以低价实现了“居有其屋”,政府则通过对共有产权房社区的布局优化产业与人口。
北京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7 年北京共完成共有产权住房用地供应38宗,用地面积约207公顷,超额完成年度供地计划,规划建筑规模约403万平方米。38宗土地对应已入市的 38 个项目,共计提供共有产权房近4万套。”
北京市住建委网站信息显示,未申购项目 34 个,房源 3.5 万套;已启动网申项目4个,房源3321套,包括已选房项目2个,即朝阳区锦都家园和顺义区金成雅苑二期,前者个人持有产权为50%,后者60%。
2017年12月25日,南京市4大保障房片区的1499套共有产权房开始接受选房,这是南京单次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产权房供应。截至 2017年底,南京已有1740多户申购人拿到了共有产权房,其中个人持有的产权从 50%至80%不等。
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君甫认为,共有产权房降低了购房门槛,构建了面向“夹心层”群体的可过渡、动态的住房保障体系,北京市政策还规定,30%房源惠及非京籍购房者,增强了“新北京人”的获得感。
杨延丽就是一位“新北京人”。她2006年来北京读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公司没有“留京指标”。按照北京的限购政策,她要工作并完整纳税5年后才能有购买商品住宅的资格,获得保障性住房就更是奢望。
2017年6月,同事告诉她,共有产权项目锦都家园有30%的房源提供给“新北京人”,她没想到政策变化这么大,于是就在北京市住
建委网站上提交了申购资料。
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北京、南京、福州等城市共有产权房供应地块区位优越,其中北京去年供应用地三分之二在城区和近郊新城区,这意味着医疗、教育、商业等配套相对成熟。
福州首块共有产权房用地位于三环以内,毗邻浦新小区,商业配套成熟,交通便利,公交车半个小时抵达市中心。
杨延丽们期待,未来体系内的循环运行更加灵活,比如家庭未来面临人口增加或者工作地点变动时,能够建立共有产权房内部协调轮换机制。
共有产权房是地方政府让渡部分土地出让收益,然后低价配售给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家庭所建的房屋。保障对象与地方政府签订合同,约定双方的产权份额以及保障房将来上市交易的条件和所得价款的分配份额。
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房时,可按个人与政府的出资比例,共同拥有房屋产权。共有产权房自2007年起在江苏省淮安市进行试点,后来在江苏省其他地区获得了推广。
来源:新华社、南国早报房地产事业部综合整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