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2018年南宁市“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在南宁市举行。座谈会公布了一份南宁市公益性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所调研的22家青年社会组织中,资金来源七成有政府购买服务支持,仅四成有社会捐赠。此外,这些组织还面临缺专业人才、人员流动性大等困境。
2017年9月至11月,共青团南宁市委通过邀请专家组成调研组,到南宁市各县区、各相关青年社会组织单位展开专题调研,并形成了报告。报告的调研对象,是以35岁以下的青年为主体,以提供公益服务为宗旨的社会组织,共调研了22家组织和50名各组织的工作人员。
据调研报告显示,22家公益性青年社会组织面临的共同困境是:资金来源缺乏稳定性,动员资源能力较弱;经验丰富的人才比较缺乏,人员流动性大;缺乏科学的组织定位和内部治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资金来源方面,虽有72.7%的青年社会组织有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支持,但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来源不够稳定,实施年限较短,资金额度也较低。与发达地区社会捐赠较多不同,受调研的22家组织中,仅40.9%有社会捐赠。如果要以公益服务来收费,难度较大。
专业人才方面,广西的持证社会工作人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部分工作人员从业年限较短。有经验的人才缺乏,将导致一些公益项目执行效果不够理想,也使很多青年社会组织缺乏来自组织内部的督导,不利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由于薪酬福利低、服务环境不理想等原因,从业人员的流动性也很大,缺乏稳定性。
为促进南宁市公益性青年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该调研报告建议,青年社会组织需明确组织定位、加强内部治理,以增强组织能力,比如打造服务品牌,培育组织文化,制订操作性强的制度等措施。一些枢纽型青年社会组织,比如团委、妇联,还可以进一步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比如,发挥孵化培育平台、资源链接平台、专业能力提升平台、思想引领平台等作用。
此外,该调研报告呼吁政府加大向青年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制订完善人事保障政策。如果可以,完善面向青年社会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表彰和奖励力度,以促进青年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
祝菲利/制图
来源|南国早报记者刘冬莲 实习生梁蓝予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