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揭晓了“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6项入选项目和6项入围项目,广西隆安娅怀洞遗址跻身入围项目,这也是多年来广西第一次入围这项评选。
据介绍,2017年,全国范围内共有215项主动考古发掘项目,564项非主动考古发掘项目,各地考古发掘工地共推荐了38个考古发掘项目参与评选。“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项目”6个入选项目分别是: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济南市章丘区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福建明溪县南山遗址、湖北京山县苏家垄周代遗址、河北行唐县南桥镇故郡东周遗址、吉林安图县宝马城金代遗址。6个入围项目分别是:广西隆安县娅怀洞遗址、陕西高陵县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墓地、甘肃宁县石家东周墓地、西安市秦汉栎阳城遗址、山东青岛市黄岛区土山屯汉代墓地、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
大石铲文化是广西一种独特的史前文化,隆安则是这一文化分布的中心,但是关于大石铲文化源头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考古人员经过多年考察发掘,在隆安县娅怀洞遗址获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很有可能就是大石铲文化主人的“家”。
记者了解到,2014~2017年,娅怀洞遗址共出土文化遗物近两万件,包括石器、螺蚌、动物骨头、植物等多个类别。其中,于2017年9月前后发掘出土的距今1.6万多年的完整人类头骨化石已成功提取出DNA,对研究更新世晚期人群的多样性、迁徙交流以及本土民族的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现场还发现了距今约2.8万年的疑似水稻植硅体,将有可能改写人类驯化稻类的历史(本报于2015年12月20日、2017年9月30日曾作报道),填补了右江流域史前文化的缺环,进一步完善了广西史前文化序列。
专家和评委们认为,广西隆安县娅怀洞遗址等项目对建立各地的文化谱系、填补考古发现的时空空白、解决重大历史问题(包括现代人类起源和迁徙、农业起源和传播、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具有开创性意义。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龚文颖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