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南宁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7年南宁市的城市建设管理情况。去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内河流域治理等领域的多个项目建成,绿城品质、生态宜居得到进一步提升。
▲亭子示范段
1
做好“水”文章
中心城区滨江带渐露芳容
去年,南宁市大力推进邕江综合治理,邕江两岸已基本完成61公里景观整治;民生旅游码头也完成了建设,南宁中心城区滨江带渐露芳容。
据悉,邕江两岸还有66公里正在施工中,两岸灯光亮化、沿江建筑风貌改造也在按计划推进。
▲邕江滨江公园(万达茂段)俯瞰
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截至目前,南宁市累计实施海绵项目203个,涵盖水生态修复、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公共建筑、居住小区、排水管网六大类型。54.6平方公里示范区内的黑臭水体和内涝点全部消除,三年试点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
▲新建成的柳沙公园。
去年,黑臭水体治理是南宁市城建的重头戏之一。通过那考河、沙江河、水塘江、心圩江全流域治理和黑臭水体整体打包治理,去年南宁累计整治污水直排口434个,基本消除建成区涉及13条内河38个河段共计99.4公里黑臭水体,按要求完成“水十条”任务。
据介绍,邕江上游引水工程(一期)已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更好地从源头保障南宁市饮水安全。
2
一批路桥建成
“四纵四横”交通网初具规模
做好水文章的同时,2017年南宁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开通运营,我市轨道交通已形成“十”字型线网骨架,南宁地铁首次进入换乘时代;
青山大桥、沙井-南站立交、中华-园湖立交等城市跨江桥梁及立交桥建成通车,打通了城市交通网络的一批关键节点;
大学-青山立交、快环综合整治3座立交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轨道交通1号线西段综合整治、城市东西向快速路东段等城市主干道建成通车,现有高速公路东环改快速路一期工程、柳南高速公路改快速路工程等城市道路的加快建设。
南宁市“四纵四横”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初具规模。
惠民工程方面,南宁市去年打通或拓宽了植物路(桃源路-江北大道)、星光大道(五一路-亭洪路)、五一路框架桥段等城市“断头路”“瓶颈路”,完成了北海壮锦路口、东葛路干休所、天桃中学等节点12座人行过街天桥的建设,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白沙桥-凌铁桥示范段。
去年,19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开工建设,建成管廊长度约32.14公里。按照最新规划,到2020年,南宁市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预计达到177.90公里;至2030年,将达到247.41公里。
3
旧改持续推进
棚户区改造开工16560套
近年来,南宁市在加快新区建设的同时,也不断推进旧城改造。2017年,南宁市棚户区改造开工16560套,基本建成2924套,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其中,“三街两巷”历史街区改造取得重大突破,至2017年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约10.17亿元;
三角地块已完成基础和地下室施工;
城隍庙已完成基础施工,作为文物保护修缮样板的金狮巷52号和54号正在加快修缮工作。
南棉片区、西园饭店片区等一批重点旧改项目相继启动实施,完成了北湖北路4号等10个旧改项目约510亩的土地出让。
今年,南宁继续推进旧城棚户区改造,计划完成约1万户,力争完成10个旧改项目的土地熟化人征集。同时,加快历史街区保护改造,确保“三街两巷”金狮巷、银狮巷保护整治改造一期工程实现重点区域在自治区60周年大庆前开街运营。
今年,南宁市继续提升城市宜居生态环境。力争到2018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7.4%、43.3%和12.15平方米/人。
来源:南国早报房地产事业部综合整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