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晚,夜空迎来月全食的天象。当晚8时52分至10时08分,不少市民都亲眼目睹了“蓝月亮”变身“红月亮”的。据了解,上次出现这种月全食、蓝月和超级月同时出现的天文奇观,还是在1866年,距今已经152年。
▲1月31日晚,记者观察到的月全食过程。
1.万众期待欣赏“红月亮”
“晚上可能会有一层厚厚的云。”1月31日下午,广西观星会的一群天文爱好者已经做好准备,迎接这场天文奇观。然而,直至下午5时许,天空云层依然厚积,让大家似乎有些泄气。
让人惊喜的是,晚上7时许,云层散去,一轮明亮的圆月慢慢爬上了天空。
据天文爱好者在南宁观测的数据,这次的月食从当天下午6时52分开始初亏;晚8时51分进入食既阶段,月亮逐渐变红;晚上9时30分,太阳、地球、月亮中心离得最近,进入食甚,这时月亮最红;晚上10时08分进入生光阶段,此后月亮走出地球本影,月全食开始逐渐消失;晚上11时12分,月亮复圆。
广西科技馆天文工作室高级讲师刘菁介绍,由于这次月全食出现在前半夜,且持续时间长,市民不用熬夜,就有充足的时间来欣赏“血月”及其丰富的色彩变换过程,所以有不少市民参与观赏。当晚,在广西科技馆的户外观测点,60多个家庭利用各种望远镜,观测这一罕见的天文奇观。家长们均表示,希望借助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增强天文知识。
在观测现场,7岁的伍广汇在家长的带领下,用望远镜观测了月全食,惊叹道:“好红的月亮,跟平时看到的真的太不一样了。”
▲广西科技馆前,市民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食的变化。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摄
2.蓝月亮是蓝色的吗?
欣赏月全食的时候,很多小朋友的感受是“很大,很清晰”。事实上,当晚的月亮也叫做超级月,是指月亮距离地球最近时期。这时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就感觉月亮变大变亮。据介绍,本次月全食发生在接近近地点的满月之时,这意味着我们此时看到的月亮会比平时大14%,比“迷你月”(距离地球最远时期)大40%。
当晚的观测中,很多市民对“蓝月亮”这个名词颇为感兴趣:“月亮真的是蓝色的吗?”
刘菁说,蓝月是一种天文学的名称。当连续两次满月都落在了公历的同一个月份,那么当月的第二次满月就叫“蓝月亮”,“与颜色没有一点关系”。
巧合的是,1月31日正好是月全食、蓝月亮、红月亮和超级月等多种天文现象同时出现。据记载,上一次这样的巧合出现是在1866年,距今已经152年。
3.为什么月亮变红了?
为什么月亮变红了?刘菁介绍,由于地球外面有大气层,当月亮、太阳和地球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地球遮住了太阳光,太阳的部分光线会通过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亮上,而红色光波长、穿透力最强,当其折射到月亮表面,从地球看到的月亮就变成了红色。因此,那时的月亮被称作“红月亮”或“血月”。
当晚9时29分,观测的人群中发出一声惊呼:“哇,红月亮!”这个时候已进入食甚阶段,月亮呈现出最红的状态。
“这是月食观测中最精彩的部分。”刘菁表示,由于地球大气折射等因素的影响,地影边缘也不是完全锐利,所以月食观测中最精彩的部分,其实是食既和生光前后那短短的几十分钟——月球的大部分已经完全进入地影成为“红月亮”,而一个小角落还是略有点发亮的。这个时候,大家会看到一个极富立体感的月球形象——上面是高光,下面是阴影,整个从亮黄色、橙色过渡到古铜色,就像一枚晶莹剔透咸蛋黄。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张文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