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曝桂林市饮用水源保护区青狮潭库区周边惊现“养猪岛”,粪水未经处理,直排水库。经调查,青狮潭库区周边有285个养殖场。目前,此事已引起桂林市和灵川县两级政府的重视
1.网传:多个养猪场粪水直排水库
近日,网上流传桂林市青狮潭惊现多个养猪场的图片,粪水直排水库。南国早报记者驱车来到青狮潭水库,在库区旁的灵川县公平乡梅子村,发现新修的进村道路左边是一排排养猪场,道路右边就是水库库区。进入村里停车场后,再步行往里走,发现一处水坝附近有多个养猪场,有的养猪场就建在库区的岛上。
▲青狮潭库区内的养猪场
记者在一家养猪场的坡下看到,养猪场的粪水未经处理,就直接外排。坡下有一个坑,里面满是粪水,正不断往下游的库区方向流去。
水坝北边岛上的数家养猪场,粪水也是直排流出,形成了多个粪水塘,现场散发着异味。据了解,一旦雨季来临,这些粪水塘的污水会汇入青狮潭中。在梅子村通往“养猪岛”的一座桥边,记者看到,有养殖户直接将生活垃圾倒在岸边,部分生活垃圾滑落到水库中。
▲灵川县公平乡梅子村旁,养猪场粪水直排形成黑乎乎的粪水塘
随后,记者驱车来到下白田村,沿途看到库区仍有不少养猪场和养鸭场。部分路段立有“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的牌子,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栏。上面有《水污染防治法》第59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而《灵川县政府划定禁养区红线的通知》,则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延周边500米内为畜禽养殖禁养区。
2.调查:取缔网箱养鱼后又现养猪场
据了解,青狮潭水库建于1958年,是桂北最大的水库。之前水库主要是以灌溉、发电、防洪为主,以及在干旱季节为漓江补水。水库在桂林市区的上游,桂林市将该水库定位为桂林市饮用水源,2012年,自治区政府批复将青狮潭水库划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但库区村民网箱养鱼每天向水里投放大量饲料,导致水质恶化。2013年,水库网箱养鱼面积达30万平方米,水质经检测,总磷、总氮等超标。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桂林市和灵川县花费数千万元,开展青狮潭水库水质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将网箱养鱼全部取缔。但好景不长,2014年底至2015年初,村民又搞起了围堰,准备养鱼。2015年8月6日,南国早报曝光此事后,桂林市政府要求“彻底清除水库围堰”。
当时,灵川县政府表态,将责令村民自行拆除围堰。对拒不自行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但这些围堰至今仍未拆除。村民将围堰租出去搞农家乐,污水直排库区。部分村民还建起了缺乏排污处理措施的养猪场。在灵川县公平乡梅子村,记者看到,仅该村就有数十家养猪场,有的还在建设中。
采访中,一名养殖户告诉记者,建水库时,大量土地被淹没,村民们可利用的土地少了,虽然政府每年有粮食和电费补助,但不足以维持生计,因此,一些村民就在村子附近搞养殖。
3.建议:应当寻求疏堵结合的良方
灵川县居民陆先生说,青狮潭的水先流经灵川县城,再汇入漓江,县城居民所用自来水的源头也在青狮潭,青狮潭的水质,关系着下游灵川县城和桂林市区数百万人的饮水安全。库区的村民就算要搞养殖,也应在环境部门的监督下,搞好排污处理,比如建沼气池收集猪粪水,沼气可当燃气使用。
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唐先生说,青狮潭库区周边共有3个乡镇,目前灵川县相关部门及3个乡镇都组织工作组,对辖区内的养殖场进行调查统计。但如何解决问题,还得等灵川县和桂林市的处置方案。他认为,一边是库区村民要生产发展,一边是要保护好饮用水源,发展与保护存在矛盾。每年水库发电以及漓江和阳朔的旅游,都离不开青狮潭的水,下游靠水搞旅游挣钱了,也不能忘了保护上游水源。仅仅靠取缔养殖场,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不解决好库区村民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后还会冒出其他状况。
4.处置:取缔和关闭禁养区养殖场
2月8日,南国早报记者从灵川县委宣传部获悉,经初步调查,青狮潭水库周边现有养殖场285个,总面积22.13万平方米。灵川县将按照“实事求是、依法处置、疏堵结合”的原则,拆除青狮潭水库226水位下的养殖场、污水池和“两违”建筑;取缔和关闭青狮潭水库禁养区养殖场。同时,通过产业引进,积极推进水库生态养鱼产业、探索林下种植产业等生态循环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库区移民转业转产,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项目,让村民另辟增收渠道。
另外,为解决好青狮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3个乡镇库区移民的生产发展问题,灵川县将尽快建议上级政府建立青狮潭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从青狮潭水库下游的受益地区收取的水费、青狮潭电厂发电收益、漓江旅游门票收入等方面提取一定比例资金,设立支持和帮助青狮潭水库库区移民的发展基金,有效化解库区周边经济发展与水质保护的矛盾。
来源 | 南国早报记者 邓振福 文/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