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习总书记的话说到我心坎上了,当专注于科研项目并全力以赴攻克难关时,我更能体会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涵义。”广西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西农科院研究员孙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诠释了新时代奋斗的新要义。
孙健幽默地把他的研究工作概括为两类:给亚热带水果提供“养颜驻容”良方,即亚热带水果保鲜技术;依靠高科技从水果里“淘出金子”,即提高水果产品附加值。
广西有丰富的水果资源,但广西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产业技术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低。如何突破瓶颈问题?孙健迎难而上。
荔枝好吃,但贮藏是难题。2009年孙健带着研究团队开始做第一个项目“荔枝的贮藏与加工技术”。从2009年到2015年,每到七八月荔枝成熟季节,孙健就带着团队奔波在我区荔枝主产区灵山县、钦州市、桂平市、贵港市。为了确保在同一天采摘不同品种荔枝、同一天送入实验室检测,孙健与团队起早贪黑,顶着酷暑乘坐面包车、运货车每天赶四五百公里路到各县采集鲜果,当天赶回实验室后一枝一枝剪出单果进行分析检测、收集数据比对。记不清洒下多少汗水,也记不清在实验室里奋斗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最终,这个研究项目发表了7篇SCI国际论文,并获得2015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7年6月,为了入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国内顶尖团队竞争加入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重大项目的全国联合研发组,孙健和助手不顾高原反应的危险,从南宁直飞拉萨进行项目构建的工作汇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如愿以偿入围了今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团队。
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结果,换来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孙健和团队研究的广西特色农产品采后褐变衰老生物学机理与生物保鲜物流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农产品加工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农业部、自治区等各级科技奖励20多项;制定的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火龙果、百香果、柑橘等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与保鲜物流技术规程等11项地方标准,不仅结束了广西大宗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无标准可循的局面,而且还在近三年新增产值几亿元;孙健入选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他建立了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团队、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功能研究室;他组建的“广西果蔬贮藏加工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香蕉保鲜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成功获批。
来源|南国早报记者李新雄、通讯员关妮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