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成了老赖,如何“摘帽”?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南宁市首期信用修复专题视频培训会上获悉,南宁市将逐步建立健全信用修复、退出机制和信用制度,在积极构建“守信处处受益,失信寸步难行”信用联合奖惩大格局的同时,也将允许失信者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信用修复的原则是“谁认定、谁修复”。认定失信行为的部门同时也是信用修复的部门。此次培训会重点讲解了信用修复的工作内容,对于全市各单位、部门掌握信用修复流程和基本要求,提高信用管理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如何进行信用修复,重建信用?2017年底**的《南宁市关于加强和规范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建立信用修复、退出机制,即联合惩戒的发起单位在认定黑名单时,应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失信行为的严重程度,明确相关主体能否修复信用以及信用修复以及退出的方式和期限。发起单位和响应单位应鼓励黑名单主体通过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等方式修复信用。
所谓“信用修复”,就是社会法人在一定期限内主动纠正其因非主观故意因素导致的失信行为,按照一定条件,经规定程序,获准停用或缩短失信行为记录使用期限,重建信用的过程。
南宁市信用办表示,将鼓励信息主体积极向善,引导失信者改过自新。各相关部门在认定失信主体后,要告知他们什么情况可以进行修复,如何去修复。建议相关的部门可以面向失信主体召开培训班,指导他们如何来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
来源 | 南国早报记者 甘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