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南宁天气预报将可私人订制,气象智能机器人年内上线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智慧气象”。“智慧气象”让预报服务日新月异,实现质的飞跃,比如雷暴日由人工观测到用雷电监测预警体系,获取雷电信息;下雨时,以前只知道局地有阵雨,如今点开手机,即可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否有雨,还有人工智能也将面世……“智慧气象”让人们应对天气气候灾害更加及时有力。

▲网络图片。

记录雷暴:
人工观测到仪器抓取

记录雷暴,是天气记录一项重要的内容之一。可你是否知道,2013年以前,气象部门记录雷暴日是用人眼观测的。

南宁市气象局业务监管科赵艳玲介绍,南宁气象观测站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就开始人工观测天气状况。对于雷暴的监测,值班人员是通过云的变化、自己的经验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雷暴。这样的人工观测,容易造成误差。随着雷电监测网的布设,捕捉雷电更为精准。赵艳玲说:“仪器能轻松辨别雷暴的类型,是云闪还是地闪,更准确,在防灾减灾方面也更有针对性。”

据了解,2014年1月1日起,国家气象局取消雷暴等13种天气现象人工观测。2015年,广西雷电监测范围覆盖全广西及部分东盟国家,使用监测时效性佳,准确度高的雷电监测预警体系,可全面获取雷电信息,提高了广西雷电防御现代化水平。

智能网格:
让天气预报更加精准

以前,不少人会吐槽,天气预报下雨,也的确下了雨,可这场雨没下到“我”头上。这是因为预报员调阅天气图,通过人工进行判断分析,再加上网点分布不均,因此,人们不能准确知道雨水下在何方。如今,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一张载有预报服务数据的“大网”均匀铺展开来。你在哪个网格里,就能得到该网格的天气预报。

智能网格预报这项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比如,南宁市气象台微信公众号“南宁气象”,在“分钟级降报水”选项中,可以通过定位找到自己所在区域的天气情况。如“安吉大道花卉公园”,未来120分钟降水预测:两小时不会下雨,放心出门。

从手绘天气图到数值预报,从格点化预报到网格化预报,当前天气预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已大大提升。为了让气象服务产品用起来更加便捷,2017年,“南宁气象”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改版升级,将原来单一的天气预报页面进行整合,增加了15天预报、分钟级雷达降水预报、空气质量等功能。

“邕城晓天”:
私人定制的气象服务

为了让“智慧气象”给市民带来更多便利,南宁市气象局即将推出一个以微信+微网站为载体的气象信息智能定制服务平台——“邕城晓天”。该平台突出以个性化定制来提供精准定位的服务,比如平台可根据市民自选的上下班时间,主动推送其设定地点的天气实况和预报,给出是否带雨伞,该穿什么样的衣服等信息,让“智慧气象”的元素融入到各行各业和人们衣食住行中,人人都能享受到个性化、专业化的气象服务。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广泛利用,平台还将引入气象智能机器人,它能自动根据用户提问实现对天气消息和气象知识的即时智能解答,预计气象智能机器人将于年内在南宁气象官方微信正式上线。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阮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