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关爱独居老人有方法,这些“技巧”值得推广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走出家门引导老人走进大家庭

“老人是个宝,引导他们融入社区大家庭,既是尊重他们,也是为社区做贡献,更让社区放心不少。”柳南区银山街道办航星社区主任卢庆俏介绍说,考虑到社区里的老人各有特长,有的还有较高专业技术和文化水平,便从引导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角度,把他们请出家门、请进社区,如加入“五老”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社区的“小候鸟”、青少年校外学习站、社区图书室服务。

在他们参与社区服务的同时,也更受周边人员的关注。谁有一个身体不适、遇有生活困难,很快就被大家知道了,也会立即想办法帮他们解决。“把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求助,也是大家期待的。”柳北区福柳新都社区负责人叶如霞介绍说,他们社区仅空巢家庭就有30户左右,平时除了勤探望、多联系,还通过惠民基金举办大量的文体公益活动,鼓励老人们不仅做观众,还积极参加演出排练。

同时,社区有许多志愿服务队伍,热情邀请老人们参加志愿活动,目前已有30多位老人成为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而志愿者团队,又像一个大家庭,大家都是热心人,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互相关心、关爱。每次活动方案设计、细节调整、活动开展,大家都会参与。

一旦有谁未出现,就会引起关注,问清原由。福柳新都社区志愿者梁志军介绍说,他们社区的志愿者已形成一种习惯,无论同是志愿者,还是邻里人家,只要知道社区里的老人是独居,还是儿女不在身边的,一两天没有看到他们下楼、出门买菜什么的,都会上门去看看。

也曾有过发现老人病在家里,又不肯向邻居求助的,他们就帮助送医,通知他们的儿女或社区,让老人得到更多人的关心。

▲社工站的工作人员慰问秀山小区特困供养90岁高龄韦阿婆。

主动联络“敬老爱老”是门艺术

家人多关心,社区多关爱,这是人们对独居、空巢老人的最佳愿景。然而,老人们的想法,也需要亲友和社会支持。“跟老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家住银山小区的赖纪民先生介绍说,老人都很注重维护自己的尊严,一是他们自己不太愿意去打扰别人、不想给别人和社会添麻烦,二是虽然需要关心、关爱,但不会一味索取。这也就意味着社会在帮助老人时,应该建立在老人主动求助的基础之上,才能予者真诚、取者坦然。

赖先生多年前已是社区的“五老”志愿者,周末、寒暑假均忙着为社区青少年服务。平时自己心态平和,早睡早起,饮食健康,也少有疾病。每天都通过电话、家庭微信圈与妻子和儿女们交流。他觉得在自己生活能自理的情况下,这样的独居生活没问题:身边有一个服务圈,每天见熟人,偶有困难可向社区、朋友讨教;家人每天都有交流,遇事可以直说,需要他们的时候在群里打个招呼,都能支招、帮助解决。柳钢的莫女士说她已经习惯了在柳州的生活,有自己相处数十年的老邻居、好朋友。

▲鱼峰区元江社区工作人员对独居、空巢老人每周上门访视一次,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解决生活困难。

能让女儿一家放心的原因,是她与邻居的关系很好,每天都会主动跟同一栋楼的老邻居们打个招呼,有病有痛时,也会向女儿和邻居汇报。有时候甚至感冒发烧,自己不想去医院,就给常去看病的医生打电话,问问该怎么办?如果医生觉得一定要去医院看病,她就会上医院:“年纪大了,主动求助,也是对自己负责。”

政府购买多层面提供养老服务

据悉,柳州市是广西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之一,截至2018年4月,柳州市户籍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70.9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36%。目前,老龄化现象在柳州市的一些社区尤为突出。柳州市十一冶社区的居民绝大部分是原十一冶企业的退休人员、企业改制的下岗职工、退休职工的家属等。

目前十一冶社区的人口约有1.4万人,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将近4000人,几乎占了社区人口数量的三分之一。如何让老人们更好地安度晚年生活?成为摆在社区和城区相关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2015年3月底,十一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始正式运营。

该中心是柳南区首个投入使用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公益性非盈利组织负责运营。日间照料中心设置有日间照料室、康复训练室等,为社区60岁以上且完全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饮食、保健、娱乐等方面的服务,除日间休息、就餐、中医保健收取低偿服务外,其余活动场所和设施均向老年人免费开放。

除了日间照料中心,2016年起,柳州市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五类符合条件的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五类老人指60周岁以上城市散居“三无”(指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老人;60周岁(含60周岁)以上需介助、介护的失独低收入老人;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需介助、介护的低保对象或低收入家庭孤寡老人、残疾老人,及享受定期抚恤或定期生活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80周岁(含80周岁)以上需介助、介护的,子女不在柳州市区工作的独居低收入老人;87周岁(含87周岁)以上的老人。

另外,民政部门对于城乡60周岁以上的老人,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每月还会发放800元的生活补助。对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还会发放照料护理费,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按照当地最低收入标准的60%发放,半失能的按照最低收入标准的30%发放。

多方合力方能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对于独居老人,社区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例如十一冶社区,虽然老年人口有将近4000人,但经过统计,能算得上独居老人的仅有12名。

社区表示,如果老人有子女,且子女在柳州但不与老人同住,这种情况都不能把老人算成独居。如果子女在外地,但老人有老伴,这种情况也不能算是独居。

据了解,目前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柳州市已初步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仍是养老的基础。在采访中,许多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表示,子女是老人的监护人,子女首先应该做好赡养老人的义务,即便出于种种原因,老人不和子女同住,子女日常的关心照料仍然不能缺位。

社区养老是居家养老的补充,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或是高龄老人一直是社区关注和服务的重点对象。社区网格员日常下户时都会针对这些人群多走访、多叮咛、多照料,但由于社区工作繁杂且人手紧张,难免会出现服务不到位的地方。

于是一些社区就会请辖区的一些居民担任助理网格员,让居民承担一些社区的走访工作,这一来能作为社区工作的补充,二来邻里之间彼此更了解,也更亲近,更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另外,一些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成为了社区力量的补充,承担了日常社区对重点人群的访视工作。

红蜡烛社工站就承担了潭西和银山街道的“五类”人员访视工作,每月对90-100岁以上老人进行走访,每个季度对80-89岁的老人进行走访,走访时要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生活需求,把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向社区反馈,并且对有需要的老人展开帮扶。

来源丨南国今报 记者罗素玲


欢迎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APP报料:点击早报APP“报料”,即刻报料。电话报料:0771-5690127。请留下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联系发放稿酬!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