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进一步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形成渔港经济区。
《规划》提出,将建设辽东半岛、渤海湾、山东半岛、江苏、上海-浙江、东南沿海、广东、北部湾、海南岛、南海等10大沿海渔港群。
▲农业农村部官网截图
《规划》称,通过建设中心渔港64座、一级渔港85座,渔船安全避风容量从14.53万艘渔船增加到21.43万艘渔船,有效避风率从10级避风水平的43%提升到11级避风水平的70%,推动形成10大沿海渔港群、93个渔港经济区,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增万亿产值的产业规模,成为渔业的增长点和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
《规划》提到,新时期渔港建设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立足沿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区域产业基础、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城镇分布特点和渔港自身条件,规划建设辽东半岛、渤海湾、山东半岛、江苏、上海-浙江、东南沿海、广东、北部湾、海南岛、南海等10大沿海渔港群,依托现有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及周边其他渔港,根据各地区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城镇发展、海域岸线分布,建设形成93个渔港经济区,推动产业集聚、人流集聚和各种资源要素集聚,进一步繁荣区域经济,为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海电建渔港(来源:北海日报)
北部湾沿海渔港群
北部湾沿海渔港群涉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大陆岸线长1629公里。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179.72万吨,拥有海洋渔船10752艘,分布有大小渔港23座,其中中心港4座,一级渔港4座,二级渔港2座,三级及以下渔港13座,目前渔船安全避风容量6200艘,有效避风率48.05%。规划期内支持建设中心渔港4座(其中由现有中心渔港扩建3座,由现有一级渔港升级为中心渔港1座),建设一级渔港8座(其中新建一级渔港6座,改扩建现有一级渔港2座),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达到10650艘,有效避风率达到92.53%,推动形成北海、南澫、钦州、防城港4个渔港经济区。
1.北海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海水产品总产量88.21万吨,拥有海洋渔船5711艘,分布有大小渔港11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合浦营盘中心渔港),一级渔港3座(北海内港一级渔港、合浦沙田一级渔港、北海电建一级渔港),三级及以下渔港7座。规划期以合浦营盘中心渔港、北海内港一级渔港和电建一级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升级扩建北海内港一级渔港为中心渔港,扩建合浦沙田一级渔港,新建北海大风江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渔业生产、水产品冷链物流交易、渔需物资补给、渔业管理、休闲旅游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2.南澫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12万吨,拥有海洋渔船760艘,分布有中心渔港1座(南澫中心渔港),规划期内重点支持扩建南澫中心渔港,推动形成集远洋渔业、水产品冷链物流交易、渔需物资补给、渔业管理和休闲旅游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3.钦州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海水产品总产量40.36万吨,拥有海洋渔船1513艘,分布有大小渔港4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钦州犀牛脚中心渔港),一级渔港1座(钦州龙门一级渔港),三级及以下渔港2座。规划期内以钦州犀牛脚中心渔港、龙门一级渔港、沙角一级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扩建钦州犀牛脚中心渔港,扩建钦州龙门一级渔港、钦州港一级渔港,新建钦州沙角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避风减灾、鱼货生产、水产品交易、冷链物流加工、渔需物资补给、渔业休闲旅游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4.防城港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海水产品总产量39.15万吨,拥有海洋渔船2768艘,分布有大小渔港7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防城港企沙中心渔港),二级渔港2座,三级及以下渔港4座,规划期内以防城港企沙中心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扩建防城港企沙中心渔港,新建防城港渔洲一级渔港、双墩一级渔港、东兴天鹅湾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渔业生产、水产品交易、冷链物流、加工贸易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来源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北海日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