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广西科技“两周两展”启动仪式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两周两展”包括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暨第二十七届广西科技活动周,以及“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展”“第八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堪称“史上最强科技周”。19日~22日,市民可以免费参观,体验好玩炫酷的“广西科技最强音”。
▲在互动区,参观者玩起虚拟游戏。
各式机器人唱主角
今年是我区首次将“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展”和“第八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两展合一。1.5万多平方米的展厅,分为8个展区,共有超过650家企业及机构带来的1200个项目参展。
记者发现,机器人是许多展区的主角。广西大学仿生机器人实验室带来的羽毛版多自由度仿生飞行机器人,外形与鸟类高度相似。实验室负责老师蔡毓介绍,仿生机器鸟的羽翼有两个自由度,飞行时可以扑翼,飞行起来真假难辨,还可以在无动力的情况下超长时间滑翔。仿生鸟可以用于隐蔽侦查、抓赌扫毒、机场驱鸟等。
广西大学和广西科技大学都为行动障碍人士设计了康复机器人。广西科技大学的智能化人体下肢康复机器人,是在康复训练时,给行动障碍人士穿戴上一套安装有动力传感器的设备,当传感器检测到人体有摔倒趋势,安全带会立即锁住,从而预防跌倒。
小型飞机亮相
电动汽车、“巨无霸”柴油发动机,这些东西往年已出现过,已不算稀奇。今年,一架小型飞机“小鹰-700”“飞进”展厅,引来众人围观。
参展人员说,这款飞机能运载4人,航程1000公里,既可用于飞行培训,也可用于短途运输。其飞行成本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高,油耗略多于家用轿车,每公里耗油10升多。它售价280万多元,可以服役20年,是飞行爱好者的“入门机”。
▲广西大学研发的羽毛版多自由度仿生飞行机器人。
围观市民并非只是看看而已。来自百色做投资生意的罗老板,饶有兴致地了解飞机的情况,以及如何考取飞行执照。他告诉记者,他原以为买架小飞机至少要2000万元,结果不到300万元,相当于一辆豪车的钱。他认为今后私人购买飞机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科普展区乐趣多
除了各种“技术流”让人大饱眼福,在科普体验区还可以和科技来一次零距离接触。在这里,观众可以通过实物、模型、VR体验、有奖问答等多种方式参与。
自治区公安厅展示了一套人脸识别布控系统。当观众的面孔移动到检索区域,屏幕上会识别出性别、估测年龄、肤色,甚至还会标出性格,如“开朗活泼”。当然,这只是一个小互动。它真正厉害的地方是后台的人脸识别大数据系统,通过抓拍对比相似度,从而用来寻找犯罪嫌疑人、失踪人口。
据了解,除了主会场的活动,5月19日~26日,全区各地将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科技活动,推动科学知识普及。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佘鸿雁/文 苏华/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