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了,每次旅行回来,包都没卸下,我就要飞奔到某个粉店吃上一碗米粉,才感觉真的回到南宁。回归,是旅行永恒的方向;家,则是终极目的地。
过去的若干年,楼市充满着法式浪漫、英式摩登、美式潮流,楼盘命名,用尽了欧洲的小镇、河流、山脉,甚至牧场。只要有点名气,都被派上用场。彼时,这种“洋气”或许是市场需要,或许能直观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追求。
而当下,一股“中国风”正卷席中国楼市。无论是北上广,还是苏杭鲁豫,抑或川渝滇桂,“新中式住宅”风起云涌。回归东方,成了楼市主旋律。
我们看腻了欧美风格?不再追求“洋气”?其实,是我们骨子里的东方情怀,正在苏醒,正在召唤着人生旅途中行色匆匆的你我,向本心回归。
马不停蹄的现代生活,交通越来越快,我们却常赶不及上班打卡;网络越来越强,时间却越来越不够用;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人却越来越智障……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焦虑,不请自来。
焦虑的你我,坐在瑜伽垫上,冥想着一片宁静的海,一处宁静的山林,一间宁静的湖边小屋,努力挣脱当下。而我们所处楼盘的GPS定位,看起来好像真的一出门就能在欧洲某个古老的广场上风**淡地喂鸽子。然而睁开眼睛,臆想的宁静灰飞烟灭,我们仍然逃不出重重压力。
有没有想过,你真正需要的,不是逃离,而是回归?你不是在上班路上,就是在加班路上,上班开会,下班开会,远程开会,半夜开会……即使躺在居所的床上,仍然魂不守舍——你似乎永远切不出工作模式,回不到家,回不到你心之所向的港湾。
家,应是忙碌人生中,最美的留白。而留白,正是东方美学的独特标志,诠释着东方哲学的三观,也引导着东方生活的态度。中式居家无处不体现出宁静祥和的氛围,清新留白的格调,小桥流水,庭院深深,**通幽……这些扣人心弦的中式生活情感元素,描绘出一种不可言说的意境之美。所谓“世有大美而不言”,这样的留白,或许才能放空那颗焦虑的心。
从家出发,我们也才能沿着“修齐治平”的道路,再启航。
中式审美的深意,远不止于假山拱门、飞檐走壁,而是要传承中华文化的基因,让生活于其中的孩子,明悉家的样子。美,更易被幼小心灵储存起来,当孩子长大,他需要从心灵库里提取美的时候,就会得到源源不绝的供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忘不了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大院、那个山村,那座镌刻着童年欢乐的大山,那条流淌着青春岁月的小河。
那是我们最美丽的乡愁。离家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找得到家的方向,找得到心灵的归属。
所以“中国风”不应只被当成一股风潮,吹一阵就过。回归东方,不是换一种园林布局,也不是换一张红木沙发,而是从精神高度上,引发共鸣,表白认同。
在尘世的喧嚣中,喜欢中式住宅的人,往往愿意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生活;而对于打造中式住宅的工匠们来说,则需要一颗懂得对生活认真打磨的心。
为什么,每结束一段旅程,我都要用一碗粉来宣告“我回家了”。因为,于我,那既是感觉,也是仪式。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南国楼市》精心策划的这组“东方美宅”报道,相信亦源于那个“诗意的世界”,我们采访了艺术家、剧作家、设计师、建筑师、收藏家、传统文化践行者等传播中国传统艺术、热爱东方建筑的6位知名人物,其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黄格胜亲自泼墨题词,可谓众声汇聚,殊途同归。
来源|南国早报记者 蓝永前
编辑